黄侃 批校并跋 唐诗纪事 民国间石印本 纸本 线装二函十册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训诂学、音韵学家黄侃的一批墨迹、批校本及稿本即将亮相今年朵云轩春拍。这是历年来出现的最系统、完整的一批黄侃遗书。其中包括黄侃的音韵学未刊稿本;也包括黄侃弟子黄焯的许多稿本——黄焯在恩师身后完成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此次出现的黄焯辑《说文义贯》未发表稿本可以说是黄焯完成的黄侃著作。
这些遗著的亮相,颠覆了此前人们以为黄侃没有著作存世的认识。
近日《量守庐·烬馀》黃侃遗著研讨会在上海朵云轩举办。多位专家学者就这批黄侃遗著的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
黄侃 篆书八言联 屏轴
黄侃(1886—1935),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师从章太炎,为同盟会元老。武昌起义中与黄兴、居正积极组织蕲春孝义会支援革命。袁世凯窃取大总统之职后,遂“不事王侯,高尚其志。”
辛亥后,黄侃旅食沪上,穷困特甚。举家赁居阁间,时或饭粥不继。除夕爆竹喧嚣达旦,先生则一灯荧然,于《广韵》一书,往复数十百遍。所定古音韵既成于是时。章太炎谓其尤精古韵,始从余问,后自成家法。1913年章太炎被袁世凯幽囚。黄侃两度入京探视陪同,由感于章君所遇,因思以治学教人为报国之道。故自甲寅秋起,先后任教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央大学。
黄侃 批点 癸巳存稿十五卷 线装八册
黄侃曾引用顾炎武所说,“著书必前之所未尝有,后之所不可无。”所以章炳麟亦常趣之曰:“人轻著书,妄也;子重著书,吝也。妄不智,吝不仁。”其答曰:“年五十,当著笔矣。”不幸的是,黄侃未满五十即辞世。人们都以为他没有遗书,并怀疑他也无遗稿,叹息不已。而事实上黄侃平日手不释书,评点不辍,其群书笺识经校勘整理足以嘉惠后学。
黄侃 撰 声韵学未刊稿 线装二册
资深出版人崔尔平,曾师从章太炎入室弟子王乘六先生学习《说文解字》,作为章、黄学统的传承人,他表示这批黄侃的墨迹、手稿及批校本是一个很难得的窥见黄侃治学思路的机会。
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庆元先生,师从黄焯。他认为黄焯编辑整理的大量黄侃著作,从最大程度上向人们还原了黄侃的治学构想。他也希望,学界在关注黄侃的同时,可以发现黄焯的学术水平和治学态度有着相当的高度。他所整理的黄侃著作是最接近于黄侃所思想的,而且有很多著作手稿并未发表。
黄侃 批点 唐诗纪事 二函线装十册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司马朝军,曾编辑出版《黄侃年谱》。当他看到这批文献时感觉五味杂陈,一方面感叹这批文献对于武汉大学和章黄学书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这批文献商业化后,将令高校对其收购更加困难。
长期从事东洋文化研究的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金程宇指出,黄侃的学术造诣不仅仅停留在中国,在中华文化所覆盖的地方,都有着深厚的影响。民国时期日本的重要汉学家曾为一些问题登门拜访黄侃,黄侃皆不用翻阅书籍,立刻作答。这些典故至今为日本友人津津乐道。
黄侃 与焯书老子章句 屏轴
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表示,此次整体出现传承有序的黄侃作品相当难得。“我们必须从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再做深入的研究,因为学术风气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黄侃在字里行间所写,看似不经意的只言片语,实则为传统国学、章黄学统之真谛。我们有义务将他化为鲜活的东西,从而能对现代社会学术的正确发展有所启发。”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