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白衬衫,胸前系着红领巾,毛猛达和沈荣海这两位加起来有130岁的“老搭档”,在今天“六一”儿童节,把独脚戏演到了上海市少年宫,参与这里举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六一”主题园游会。告别童年依旧的两位,今天也是童心大发,戴上红领巾,便情不自禁地敬起了礼。
毛猛达和沈荣海的节目接着沪语训练营表演沪剧经典唱段的娃娃们。就着唱沪剧说沪语,毛猛达开始了他与沈荣海的独脚戏表演。
正巧抬头看到一个孩子用手表听电话,他来了话头——现在的小孩接电话不是把电话放在耳边,而是把手腕放在耳边“喂喂”。
时代在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脚戏”“滑稽戏”也在寻求突围,与时俱进成为“石库门的笑声”最大亮点。
从过去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到如今卖大饼油条也用起了支付宝。毛猛达和沈荣海两位老搭档,串着老段子,融入新生活,展现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普通人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迎来的巨大变化。
而弘扬沪语文化,同样是两位老小孩的初心所在。他们感慨:“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遗憾的是家乡话是越讲越别扭,这一次表演独脚戏,也是为给他们开个‘沪语小灶’。”
这不,台上每上去一组孩子,他们就会考一考孩子们的沪语水平。
想不到孩子们的沪语水平都还不赖,面对基本的日常用语,不仅丝毫不怯场,还能用沪语与两位老法师打趣。这位只有五岁的小朋友,张口就是道地沪语,开始用上海话报了自己的姓名,可惜禁不住老法师的逗乐,怀疑起自己的发音不标准,再不肯重复了。
这位稍大点的小朋友明显羞涩得多。面对毛猛达用沪语说“会不会讲上海话”的询问,这孩子竟然用普通话回了一句“会”。再三引导下,毛猛达发现他和自己段子里的“儿子”发音一样有些走样。谈到今天的午饭,孩子把“鱼”发成了“倪”,让台下大人孩子笑成一片。没多久,两位艺术家就发现端倪,原来他来自宁夏银川,是跟随父母到上海定居的。
作为小小新上海人,他对上海话的“十级听力”和“五级口语”赢得台下赞许的掌声和肯定。
面对台上台下如此多说沪语、爱上海的孩子们,毛猛达和沈荣海觉得此行收获满满。不仅很多人认得电视里毛猛达这个“阿德哥”,也把家乡话说得越发道地,甚至新上海小囡也能将其作为母语努力学习,唱出沪剧经典的《燕燕做媒》等唱段。沪剧有了继承人,滑稽戏自然也有了希望。
此次活动也是为即将于6月18日、19日在中国大戏院展开地第九轮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预热”,去年首演至今,这台演出盛演九轮不衰,票房已超千万,让滑稽戏艺人看到了海派喜剧复兴的可能。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宣晶
图片:演出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