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符浩,陕西礼泉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外交官。1955年出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政务参赞期间,他成功救回了被劫持去印度的女活佛。
解放战争时期,符浩随华东野战军攻占济南、会战淮海、横渡长江、解放大上海,直至全国解放。1949年符浩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政治部主任。作为一名英勇善战的军人,符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950年,战功赫赫的符浩被抽调进入刚刚成立的外交部,开始了近五十年的外交生涯。在他的外交生涯中,无论是出使外国还是任职外交部领导岗位上,无不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首位,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生命。
当符浩这些身经百战经受过各种考验的同志奉调北京,脱下戎装换西装去搞外交时,毛泽东曾对他们说:“为什么调你们来,因为你们跑不了!”出任蒙古大使馆政务参赞之前,符浩与夫人焦玲一起前往西花厅聆听当时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指示工作。一看到符浩仍然身着戎装,周恩来笑着说:“已经是外交官了嘛,怎么还穿军装?”并且细致地对焦玲说:“要当参赞夫人,可得学会穿旗袍呀!”这对儿“土八路”出身的外交官夫妇这才真正意识到了外交舞台的特殊。
1952年秋,符浩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回到国内任亚洲司专员。翌年7月27日朝鲜停战,战后的战俘遣返工作复杂而繁重,符浩受命前往朝鲜古城开城协助李克农担任志愿军遣俘代表团顾问,争取更多的志愿军被俘人员返国。期间他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瑞士和印度这五个中立国打过交道,经过一年时间,他圆满地完成了遣俘任务。
1954年9月符浩调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1955年8月,他赴印度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政务参赞。符浩在印度工作六年半,参加了第一次中印边界谈判,亲自交涉印度军队驱赶中国牧民事件,并亲历解救护送被达赖集团掳走的西藏女活佛回国等许多重大且不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西藏解放时,达赖叛逃,并将原西藏羊卓雍湖女活佛明吉达姆劫持到了印度葛伦堡北部的一个城镇。一天,女活佛明吉达姆突然出现在驻印使馆。当时,大使回国述职,符浩任临时代办。明吉达姆向符浩提出她要返回祖国。经过详细询问,符浩这才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明吉达姆被达赖劫持到印度后,种种非人遭遇便接踵而来。为了早一天离开达赖,她白天躲在草垛里,晚上才出来吃点儿东西。最后经过种种艰辛和长途跋涉,才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设法和中国贸易部驻葛伦堡办事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由负责人徐仁将她送到了新德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符浩当即把情况报告了国内。国内马上指示:“欢迎被劫持了的藏胞随时回国。”当时,从印度回国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经过印度加尔各答再经仰光回国,这样虽然迅捷,但危机重重,一不小心就会卡在某一道关口;另一条路线是绕道喀布尔、莫斯科回到北京,这样比较安全。考虑到有关当局一旦获悉,一定会不择手段地加以阻挠,后果将不堪设想,符浩和使馆人员经过再三商讨和研究,最后选定后者。为确保万无一失,符浩提议给女活佛化妆,变个样,这样不易被人辨认出来。这个主意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于是,女活佛扮成了一个女演员。这一设计果然奏效,几乎没有费多少周折,就顺利通过了顾虑最多、也最可能出问题的印度出境关口。
这位不寻常的藏胞,由时任驻印使馆一秘的张昌陪同登上回国的飞机。在飞机上,女活佛表现得非常自然,相当配合。到达阿富汗,当旅客们明白这位“女演员”原来是一位颇有威望的女活佛时,都纷纷跑上前去,祈求女活佛为他们摸顶祝福。
之后,经过莫斯科,女活佛终于顺利地回到北京。看到热烈欢迎她回国的场面,女活佛激动不已。一走下飞机舷梯,便朝圣般地对祖国大地一步一跪拜,流着眼泪向人们倾诉,她会为祖国祝福,会为符浩和使馆的所有人员祈祷、祝福,并说要是没有祖国、没有祖国的外交官,她可能还在葛伦堡的草垛里躲着达赖。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通过了表决。中国国内迅速组成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代表团,乔冠华任团长,黄华为副团长,而符浩则是代表团秘书长。赶赴纽约前一晚,毛泽东接见代表团成员,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足见他对重返联大的重视。会见中,周恩来特意在介绍符浩时指明:“他是属于‘九十一人’,政审通过的。”毛泽东肯定地表示:“我还是喜欢‘九十一人’的。”毛泽东的话明确地表示支持陈毅,并肯定了外交部“九十一人”的行动,使符浩等人轻装上阵,远赴联合国。11月中旬,代表团经巴黎飞抵美国纽约。
那段时期,中国的外交接连出现重大突破,美国也与中国频繁接触,中国外交二十年来的工作已开始显露出硕果。心情激动的符浩,在飞往纽约的途中,将纷繁思绪反复吟哦成诗一首《赴纽约途中》,其中一句“心潮逐浪云天外,誓挽强弓射大鲸”尽吐胸中豪情,为日后在联合国这个国际大舞台书写中国外交新篇章撰就绝佳序言。就在这届联大会议上,符浩同中国其他代表一起,把新生的共和国的声音带进了联合国,带给了全世界。
作者:余玮 吴志菲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范昕
摘自当代中国出版社《见证共和国往事》,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