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中刷屏的“超级剧集”为何在电视上找不到?这是从不接触网络剧的观众近年的一大困惑。一批网络评分极高,点击动辄亿级的网络剧正成为难以忽视的社交话题。
今年,网络剧市场热闹非凡,流量爆款不断。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网络剧上线总量预计达到280部。
这个数字与2017年基本持平,但网络剧的“出圈”趋势却比去年更为明显——先是有《延禧攻略》创下了180亿播放量,后又有大牌云集的《如懿传》播放量达160亿,这两部作品也成了今年最火的国产剧集。网络剧凭借量与质的双重升级,悄然“出圈”。一方面,网络平台的日渐壮大让网络原创视听节目的创作规模进入高速增长期。另一方面,一批“现象级”作品的频频亮相也刷新着人们对网络剧的审美认知。
趋势:精良作品首选网络,网络剧与电视剧的边界已然瓦解
曾经,网络剧与电视剧不但播出媒体不同,呈现的内容也大不一样。以“恶搞剧”“段子体”起家的网络剧,曾被业内人士视为传统电视剧的低成本“补丁”,仅仅是年轻低头族打发碎片时间的“无脑”消遣。然而,这两年,曾经小众的网络剧已经凭借不输传统电视剧的投资规模从边缘进入了主流,成为跨越年龄段的热门娱乐选择。
得益于优秀资源的集结效应,网络剧与电视剧不再泾渭分明。不少在品质上“网台通吃”的作品仅仅是将网络作为首播渠道,才被冠以“网络剧”之称,而这种网络为先的播出理念,也显示出“网络剧不如电视剧”的鄙视链已经瓦解。
今年最热的网络剧《延禧攻略》与《如懿传》便是最佳佐证。
《延禧攻略》凭借高调的宣传手段与闯关打怪式的“爽文模式”成为全民话题,传播热度远超同期播出的电视剧。几个月后,这部作品又在多家卫视平台多轮播出,依旧热度不减,为卫视平台创下高收视。
因为主演周迅的高人气,再加上《甄嬛传》姐妹篇的品牌号召力,《如懿传》先天具有卫视黄金档“超级剧集”的品相。只是这一次,网络平台不仅“吃下了”这样的大部头剧,还没有产生任何媒介排异现象,观众旺盛的追剧热情,让网络平台的充值会员同比去年增加了79%。
优秀影视资源向网络剧集结的趋势,去年就已苗头初现,未来还将愈演愈烈。去年《白夜追凶》《河神》等一批将类型化做到极致的口碑剧的出现,便是优质资源的集中发力——《河神》的背后是由知名电影人陈国富领军的功夫影业,监制与出品人团队几乎是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的原班人马;《白夜追凶》的主创团队在网络剧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早年就已创作过一批口碑探案剧。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陈可辛等名导都放言语将涉足网络剧。
“网台通吃”的爆款虽多,业内人士对网络剧的形式探索并未止步。近期各大平台便集中推出一批“竖屏剧”。这些剧集投资成本不高,采用竖屏播放,以几分钟的喜剧短剧为主。这个仅适用于小屏播放的创新样态,目前尚处于投石问路阶段,却也蕴藏着新的突破可能。
问题:作为一个日渐主流化的文艺样态,网络剧更应在精神内核上迈向成熟
去年热播的网络剧《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都已登上全球最大收费视频网站Netflix,在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今年大热的《延禧攻略》也已经卖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版权。网络剧在为本土观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亦正大踏步迈向国际市场。
然而,随着爆款的不断涌现,当下网络剧对现实生活关照不够的短板也开始显现。据某媒体统计视频网站前台数据,今年播放量排位前20的剧集中,聚焦当下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仅有《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一部,其他多为古装宫廷剧与古装玄幻剧。而一些流量爆款的网络剧的内在文化精神价值与其获得关注度尚不成正比。热门网络剧《延禧攻略》也因其内涵的价值观而引起观众的争议。有观众认为,这部作品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批判与反思被消解在了爽文模式中。
“作为一个日渐主流化的文艺样态,网络剧更应在精神内核上迈向成熟。网络剧制作者应多思考如何展现辽阔的当代精神生活图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现阶段网络剧的格局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凭极致感“出圈”的网络剧,当下必须对如何补完精神内核进行更多的思考。
网络剧的精神价值引领问题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情感穿透力与文化责任感正代替流量、IP、网感等营销词汇,成为网络剧人口中的高频词。爱奇艺自制剧开发中心经理戴莹指出,去年该平台一项数据显示,中国16岁到25岁的年轻观众,都对展现当下生活的视频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一代年轻人更具文化自信,更喜欢立足当下立足本土生活的故事。”戴莹说,按照一时的爆款去创造内容,等产品做出来,观众可能早就有了新喜好。网络剧制作者应该将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视为共同成长的朋友,以真实的生活和渗透在作品中的优秀中国文化,寻找彼此的情感共鸣契合点。
作者: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