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2019新年音乐会今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经过多年陪伴,上音新年音乐会已成为沪上音乐爱好者口耳相传的品牌项目,保持学院的专业性也尊重不同音乐品味。今年尤以民族器乐、声乐、管弦乐队等丰富形式,展现民族音乐新时代全面的发展。
一曲生机勃勃的《百鸟朝凤》时隔八年再度奏响,带观众置身莺歌燕舞的森林间,表达对新年美好祝愿的同时,也完成了文化传承。2010年12月28日,著名唢呐演奏家刘英在上海大剧院吹响《百鸟朝凤》。今晚登上同一舞台的,则是他的学生——年轻唢呐演奏家刘雯雯。
很多人因为电影《百鸟朝凤》而知道了这首唢呐名曲。不过在专业领域,《百鸟朝凤》最早由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加工整理,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唢呐曲。刘英回忆,任同祥将曲子“一字一句”倾囊相授。他在此基础上吸收河南、陕西、山西等各地风格,乐曲深受观众喜爱,单曲在网络传播获得了两亿多的点击量。而如今,他的学生“90后”刘雯雯,正在把这首乐曲带给世界各地更多观众。她曾多次出国演出,2017年受邀赴悉尼歌剧院和墨尔本艺术中心参演谭盾指挥的新年交响音乐会,成为唯一一个登上悉尼歌剧院独奏的唢呐演奏家。今晚合作的乐队,则是由吴强教授执棒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刘雯雯所版本的《百鸟朝凤》也有细微变化,更贴合年轻人的审美。
整场音乐会既有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也有委约新作,涵盖吹拉弹唱、乐队合奏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祁瑶、汝艺、邢立元等民乐演奏家一一亮相,展示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中生代的实力。而相比此前的民乐新年音乐会,今年特别加入的声乐节目《阿里郎组曲》和《幽兰操》,由此前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选手演唱,也展现了新生代的风采。
周湘林教授作曲的《扎年》和王建民教授作曲的《大歌》两首原创作品首演,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两曲分别以古筝模拟藏族乐器扎年、以色彩斑斓的乐队配器描绘侗族大歌载歌载舞的绚丽音效,抒发出浓郁而多姿多彩的民乐情怀,也将音乐会气氛推向热烈欢快的高潮。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高,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公众的欢迎和关注。在上海既能听到地方风味很浓的江南丝竹音调,也能听到各地民族色彩的音歌。音乐创作者在传承民乐文化历史特色的同时,也在与时俱进。”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系主任刘红表示。当代作曲家在挖掘传统神韵后,并不机械照搬音调,而是运用民族乐队,以更现代的形式传递民族风情,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演出方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