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菖蒲和书画艺术联展日前在上海松江金泖渔村内的浦江之首艺术空间举行。万物萧瑟之际,菖蒲不改“忍寒苦,安淡泊”的特性,仍是一片蓊绿。本次展览展出由苏浙沪逾20位菖蒲名家种植制作的500盆菖蒲艺术作品和由陈佩秋、林曦明、韩敏、唐逸览、程多多等50多位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艺术家创作的以菖蒲为题的百余件书画作品,并辅以讲座、雅集,传播以“蒲”为媒的中国传统文化。
小小菖蒲中,蕴含着中国人的日常雅趣与文化品格。它“不假日色,不资寸土”,是古代文房的雅物“文人草”。《诗经》有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菖蒲在野外多生长在溪流旁的岩石缝中,生命力顽强,颇有质朴之美。
宋代文人对菖蒲多有推崇。苏东坡曾记录自己从野外采集菖蒲栽种的经验:“惟石昌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又有诗文写在文房中种植菖蒲的意趣:“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陆游亦留下菖蒲诗:“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诗中不仅有赏蒲的雅兴,也寄托了文人雅客高洁淡泊的风骨。上海近现代也有许多文化大家喜爱菖蒲。其中又以吴昌硕、朱屺瞻等最为有名。此次江南菖蒲和书画艺术联展旨在发掘中国独特的蒲草艺术底蕴,展览将延续至明年1月11日。
作者:吴钰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