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老照片中左边的婴儿是1943年出生在上海的德国人保罗。
“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一九四三,回头看的片段有一些风霜。老唱盘、旧皮箱,装满了明信片的铁盒里藏着一片玫瑰花瓣。”周杰伦的歌曲《上海一九四三》里这样唱道。
1943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的上海,身处中国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心。在当年关押犹太人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墙上刻有一段文字:“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上海是唯一的例外。”二战期间,上海接纳了大约2.5万名从欧洲逃离的犹太难民,成了他们心中的“诺亚方舟”。事实上除了犹太难民,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也接纳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普通人,见证着他们和这座城市之间的难解之缘。
▲在安亭路43号,保罗拍摄了一张照片,当年他的母亲穿着旗袍倚靠在这儿的阳台前。
比如,一位热爱文艺的意大利女性和一位德国男子,在1943年的上海诞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保罗。而在今年,从四岁起就离开上海的保罗,时隔70多年后再一次回到他的出生地,完成他口中的“寻根之旅”。保罗的母亲很喜欢穿旗袍。在安亭路43号,他拍摄了一张照片,当年他的母亲穿着旗袍倚靠在这儿的阳台前。黑白老照片里的上海和今天的上海,这对欧洲母子实现了重逢。
故事的缘起,要从2017年上海交响乐团赴欧洲巡演说起。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上交音乐会现场,保罗从近400公里外的杜塞多夫乘火车赶来,带来一批颇具价值的历史资料。原来,保罗的母亲当年曾在上海跟随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工部局乐队指挥梅百器学习钢琴。她精心保存下来的那一张张泛黄的海报和节目单,成为上海音乐记忆的重要补充。
▲保罗和妻子向上海交响乐团捐献了一批颇具价值的历史资料。
其中一张1941年工部局乐队的演出海报,如今被悬挂在了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的序厅。
促成这样一次风尘仆仆的会面,是保罗小十岁的妻子为他出的主意。“我母亲留下了很多当年从上海带回来的珍贵资料,我们夫妻俩又都没有孩子,说实话我差点想扔了这些东西”,保罗说,“但我的妻子告诉我,应该找到对这些资料感兴趣的人,让他们好好收藏。”于是,夫妻俩历经周折找到了上交的工作人员,并把资料珍重地捐献给了上海交响乐团。
▲保罗的母亲当年曾在上海跟随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工部局乐队指挥梅百器学习钢琴。
在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台词说“真正的死亡是被人遗忘”。保罗和他四岁之前的“上海记忆”,至少在上海这片土地上,将不会迎来被遗忘的结局。
“小时候的我很调皮,当我快速冲过玻璃门时,妈妈总会毫不留情地骂我;当我和妈妈一起出门时,中国人总说我是个小老头,或许是因为我发色很浅的缘故。”虽然只在上海待了四年,记忆里的一切对保罗而言并没有那么清晰,但他的母亲总对他说起那时候的趣事。“当其他小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我却被迫要弹钢琴,可惜最终我没有继承母亲的艺术天赋。”
▲保罗幼时玩耍钢琴的照片
保罗的母亲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还对素描颇有造诣。在保罗德国的家中,悬挂着许多他母亲绘于上世纪40年代的素描画。保罗说,“当时,我妈妈会在路边叫住一些中国人,然后给他们画素描。”画上的中国老人看上去面目平静,在他们千沟万壑的皱纹之中,又似乎潜藏着一些不那么平静的内容。
▲保罗母亲的素描画
这位生于安徽芜湖,在上海结婚生子的意大利女性于1977年去世,享年57岁。“我的妈妈,就是一个有着意大利国籍的中国人。后来,她带了很多旗袍回到德国,但是再也没有穿过。”保罗说。
保罗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在上海结婚的。在一封律师函件上,写着恭喜他俩结婚之喜的“天作之合”四个字。翁恺,是保罗父亲的中文名字。这个德国男人曾为来自法兰克福的贵金属提炼公司“德固塞”工作,当时在上海的办公地址就在圆明园路上。“我妈妈非常不喜欢德国,坚决不学德语,所以我小时候是用英语和父母交流的。”后来,保罗和母亲先离开上海去了意大利,“当时已经没办法回德国了,即使回到德国,也根本找不到容身之处。”而保罗的父亲则留在上海“收摊”,又过了几年再前往德国,再从意大利把保罗母子二人接回德国。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的这一家三口,最终在德国团圆了。
▲在一封律师函件上,写着恭喜保罗父母结婚之喜的“天作之合”四个字。
2018年,保罗和妻子来到中国,走过了北京、曲阜、青岛、南京、苏州等城市,最终抵达上海。“在德国,BBC电视台经常会播放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我经常能够看到关于上海的城市风貌。”不过对保罗来说,只有亲眼看到,才算真正领略这座城市的气质。“上海是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每周都有新的摩天大楼诞生。我登顶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俯瞰城市时的震撼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在这么大的一座城市里,地铁站竟然如此一尘不染,简直不可思议。”
▲在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的导览下,保罗夫妇参观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保罗还参观了城隍庙和玉佛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和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无论是寺庙中摩肩接踵的人流,还是上交音乐厅中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展览墙,抑或是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中文脉深厚的展品,都让他印象深刻。
▲图中最右边的男孩为保罗。
“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象爸爸和妈妈当年的模样,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上海一九四三》的音符继续响起。走在安亭路上,1943年生于上海的德国老人保罗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他母亲拍照的那栋建筑,也是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依然还在。时间仿佛带走了一切,又似乎凝滞了所有,真好。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图片:上海交响乐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