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今年迈入第20个年头,回顾过去,数不清的名团大家在此献演新作。昨晚,“20·40大家·回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特别活动在浦江之畔的东岸·民生艺术码头举行。众多艺术家齐聚一堂,回到陪伴、扶持他们成长的艺术平台,同大家分享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路同行的 “不解之缘”。
当晚,艺术家田沁鑫、谭盾、汤沐海、尚长荣、杨丽萍、焦晃、奚美娟、陶虹、秦海璐等在现场,回望与艺术节一同走过的精彩历程。来自阿根廷的歌唱家何塞·库拉演唱了 《星光灿烂》和《今夜无人入睡》,京剧名家魏海敏带来了京剧经典唱段 《穆桂英挂帅》,活动最后在歌唱家雷佳的一首 《国泰民安》中落下帷幕。
下一个20年已然在眼前铺开,正如昨晚活动尾声,歌唱家雷佳所唱:“心念念,情悠悠,一路走来风雨同舟,天长长,地久久,敞开容纳五洲。”艺术家寄语这个见证他们艺术生涯“高光时刻”的平台能够继续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接纳、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经典新作,相伴长长久久。
回顾——既是经典汇聚的码头,也是创新的源头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这里曾经是亚洲第一大粮仓,如今这里华丽转身,成为全新的艺术空间。一如20年来,艺术节从来不只是经典的“码头”,同样也是鼓励、扶持成熟艺术家与青年艺术才俊创作创新的“源头”。作曲家谭盾不仅在这里实现微电影与交响诗的融合,也携手“昆曲王子”张军,以园林版《牡丹亭》试图重现亭榭庭院里唱起水磨调的悠远意境。正是在艺术节的舞台,张军迎来他表演的最大突破——在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中,一人以生旦净丑挑战剧中所有角色,并成功打动海外“买家”,走上国际一流艺术节平台。
在这里,杨丽萍在艺术节的委约推动下,尝试现代舞编创,首演《十面埋伏》后。
今年,她的第二部现代舞剧《春之祭》同样得到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委约。杨丽萍在这里又一次尝试开拓讲述中国故事的艺术道路,也完成了她从民族舞蹈家到具有国际美誉度艺术家的转变。
在这里,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不只是那支调侃白领生活的“网红”,更奉上获得业界认可的艺术套曲 《落霞集》《白马村游记》。在这里,“90后”作曲家龚天鹏的新作成为艺术节的开幕演出,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
展望——感恩与奉献,传递艺术发展与传承的接力棒
感恩与奉献,成为这些艺术家感言中的关键词。如今他们回到艺术节的平台,不再只是表演者,他们中有的成为艺术节“扶青计划”的艺委会委员、导师,像艺术节扶持他们一样,把艺术发展与传承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他们有的成为驻节艺术家,无论是艺术节举办期间,还是深入基层的延伸活动,都身体力行参与其中。
汤沐海以驻节指挥家的身份更多地参与到艺术节日常活动中。去年他为艺术节开幕交响合唱《启航》执棒后,又在今年2月前往呼和浩特,执棒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演出这部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当年,他正是得到指挥大师卡拉扬毫无保留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成为立足欧洲舞台的职业指挥家,所以每当拿起指挥棒,他总想到的是要为祖国乐团的崛起、中国青年音乐人才的成长做点贡献。
就在不久前,谭盾和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约定了下一个“五年计划”。这不单是因为多年与艺术节的紧密关系,更源自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他说:“我居住在上海也有十年了,上海不仅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机会,最重要的是上海给了我们一个未来的舞台,所以我希望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他不仅接受了艺术节的委约创作《九歌·合唱协奏曲》,还将展开一个“九计划”,为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联合德国贝多芬周年协会举办全球庆典等多场活动。作为 “扶青计划”的艺委会主席,他希望从音乐角度赋予这一板块更多国际化的视野。此外,他还希望能够把全世界保护 “正在消亡的活化石”原生态的音乐家的计划在艺术节落地。
“20·40大家·回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特别活动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共同主办。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出席了活动。
作者:黄启哲
编辑:邵大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