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牛犇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信。老艺术家哽咽了:“今夜我可能会睡不着了。千头万绪,我最想说的是,我还得继续努力,以‘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的追求。”
“我高兴了一整天、激动了一整天,也越来越感觉到了压力。”距离5月31日中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支部党员大会召开已过去了27天,83岁的预备党员牛犇感受到内心作为电影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26日晚,中共预备党员牛犇在收到总书记的勉励信后,接受记者采访。 袁婧摄
“5月31日那天,我完成了夙愿,值得激动一整天。但现在,我身份变了,责任更加重大。”老艺术家对记者说,自从那天支部里最年轻的党员为他佩戴上党徽,胸前这枚镰刀与锤头的图案就时刻在提醒自己,“入党是圆梦,但不是终点。我一直在琢磨创作的事。尤其是如何为人民创作更多正能量的作品,我还有点打算的。”
“党的大门是一扇考验的大门,我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不能是句空话”
成为一名预备党员27天,牛犇坦言自己很忙:“来采访我的,来听我分享经历的,大家都为我高兴。但我知道,我自己不能太高兴了。党的大门是一扇考验的大门。我宣誓过,那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就不能是句空话。”几十年的夙愿达成,他的欣喜因为漫长等待而加倍,但与此同时,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深催动着他,“我80多岁了,就算不睡觉,我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我一定要珍惜,要跟着我们党,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有意义的生命”在牛犇看来,首先是思想上有主心骨。
“我很早就接受组织培养了,记得上影厂老书记丁一当年开党课,我就在下面听着,那时我还未成年。”牛犇回忆,那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事情,“我从小便没了父母,在成长道路上得到了党的教育,也得到很多前辈电影人的言传身教。拍《龙须沟》时,哥哥姐姐们告诉我,拍进步的戏就是干革命,拍电影就是为人民”。
几十年来,他一直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不止一次想要申请入党,但因种种原因他都退缩了。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6年。他零片酬参与电影《邹碧华》的拍摄,饰演一个只有一出戏、一句台词的小人物。在跟着剧组学习材料期间,他被邹碧华生前的话触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存在才有价值。”电影上映时,牛犇给演员剧团团长、邹碧华的扮演者佟瑞欣塞了张小纸条:“我们一块从今天起,考虑塑造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今年年初,上影内部的青年读书会上,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牛犇也参与了学习。他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记载的往事吸引:40多年前的梁家河,有位青年先后写了十份入党申请书,方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那天会后,牛犇连夜给前辈艺术家秦怡和上影集团党委书记任仲伦,希望他们能当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在写给任仲伦的信中,他郑重承诺:“永不叛党,为党工作一心一意。绝不退缩,为实现上影振兴努力奋斗、尽职尽责。”
28日,上海有关方面计划请他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宣誓入党誓词。他早已深深烙刻在心里,“这段誓词不到100个字,字字千钧”。
“成为一名党的事业的维护者,我就必须要承担起责任,不做无为的人”
对于一名电影工作者来说,有意义的生命,就是用作品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这也是牛犇从影以来始终践行的。
1946年,11岁的他出演沈浮导演的抗日影片《圣城记》。70多年的演艺生涯里,他参演过《龙须沟》《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影片。基于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2017年9月,他被授予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回沪当夜,他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终身成就奖和入党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是个新的起点,不是大功告成。”牛犇对记者说,自己眼下最关心的是“下一部作品”。“我的想法是,只要是感人的故事,正能量的素材,不论发生在哪个行当,也不论发生在中国什么地方,我们都可以做。”在他的艺术准则里,“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只要能从正面鼓舞人、引导人,我觉得都可以做。”所以,成为预备党员的27天里,他记挂在心的就是创作。他与佟瑞欣闭门商量,他和上影创作部的同事探讨,甚至,他会向记者打听:“你们听到的故事多,如果有好的、感人的素材,记得告诉我。”现在,他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是个“能安安心心创作的小房子,欢迎上门来找我聊”。
上世纪80年代初,牛犇担任上影厂电视部主任,负责拍摄了众多电视剧。《上海屋檐下》是改革开放后上影出品的第一部电视剧,由他执导的电视剧《蛙女》则是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包括电视剧《围城》在内,许多作品背后都有他的付出。他当过导演、演员,也组织过拍摄,他急切盼望着能在这些自己驾轻就熟的业务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现在,我对好故事、好剧本的渴望,其实更加强烈。因为我们的电影圈、我们的社会都太需要正能量了。”83岁的老艺术家从没打算功成身退,“以前,我当了几十年党的追随者、同路人。现在,我成为一名党的事业的维护者,我就必须要承担起责任,不做无为的人”。对于目前纷纷扰扰的影视圈,牛犇说得异常真诚:“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唤醒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牛犇代表作品】
《圣城记》(1946年):
11岁的牛犇参演首部电影,饰演村童小牛子。
《火葬》(1948年):
牛犇经主演白杨推荐,出演片中的小丈夫。影片讲述农村少女双喜被迫嫁给同村不懂人事的孩子酿成的爱情悲剧,放映后轰动一时,牛犇成为知名童星。
《龙须沟》(1949年):
牛犇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这部电影,饰演二嘎子,此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山间铃响马帮来》《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等影片中扮演各类角色。
《牧马人》(1982年):
牛犇凭借该片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牛犇在拍摄之余还给丛珊、朱时茂等年轻演员说戏,得到谢晋导演电影界“二传手”的赞赏。
《泉水叮咚》(1982年):
讲述退休教师陶奶奶发挥余热,开办幼儿园为双职工排忧解难,该片在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
《多此一女》(1990年):
牛犇因出演这部家庭伦理剧,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奖。
《夫唱妻和》(1996年):
牛犇饰演刘二立,于1997年再次获得百花奖最佳男配角。
《梨园生死情》(1997年):
毛驴受惊让牛犇摔断了两根肋骨,他仍以惊人的毅力拍完了几十个镜头。
《媳妇你当家》(1998年):
牛犇饰演风水先生曹三冒,获得第22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
《两个人的教室》(2007年):
牛犇因出演这部公益电影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海鸥老人》(2015年):
牛犇饰演的老人用喂养的海鸥,吸引和启迪了自闭症儿童,剧中他坚持不用替身表演跳湖戏,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第12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2017年,牛犇获得第31届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生成就奖。
作者:王彦
编辑:姜方 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