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关于印度的认识,大抵停留在四大文明古国阶段,或者就是《西游记》里的“西天”想象和教科书里的“圣雄”传说。幸好,印度电影一直在努力战胜偏见:对印度电影的偏见,以及对印度社会的偏见。色彩斑斓的印度电影与色彩斑斓的印度社会,互为镜像。
印度美食中有一种混合调料叫做玛萨拉(masala),成分丰富,百味俱全,配方随地域不同而灵活变化,没有哪一个配方可以自诩为最正宗。同时,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不同语言的族群对母语的电影有很殷切的需求,由此造成电影形式、内容和品格的百花齐放。从美食到电影,印度人都离不开玛萨拉:多样性的综合。“玛萨拉电影”熔动作、喜剧、爱情、宗教、神话、现实等多种元素于一炉,伴以优美的歌舞和华丽的场景,“总有一款打动你”。
童年时看过的《流浪者》《大篷车》,至今记忆犹新。电影在乡村的场坝里露天放映,篷车队在天幕下载歌载舞,有一种奇妙的契合感。影片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有惊险刺激的打斗,有善恶之争,有传奇色彩,有喜剧桥段,有翩翩歌舞,好看极了。《拉兹之歌》和《丽达之歌》节奏明快、旋律优美,颇受年轻人欢迎。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被引进,印度电影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渐渐褪色,只留下“动不动就唱歌跳舞”的刻板印象,难以磨灭。
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巴霍巴利王》《起跑线》《厕所英雄》《嗝嗝老师》……一批印度电影带着崭新的面貌在中国刮起一阵强劲的“印度风”,色彩斑斓的“玛萨拉电影”盛宴,让中国观众胃口大开,大快朵颐,并且由衷感叹:时隔多年,宝莱坞已经不输好莱坞。
事实上,任何成就,都是有根源的,电影也不例外。印度电影推陈出新、长盛不衰的秘密,就是类型生产与现实主义的真正结合。
早期的印度电影,大都表现圣人生活或者神话人物。上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甫一诞生,立即融入歌舞传统,形成以歌舞穿插为基本特征的民族电影,为宝莱坞奠定基础。一方面,印度电影钟爱色彩、煊魅和戏剧性,华而不实。另一方面,印度的“社会电影”挑战种姓制度,批判拜物主义,揭露社会贫困,同中国的左翼电影一样,比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更早。
上世纪50年代,亚洲和非洲29个国家,以不结盟的方式展开经济和文化合作,展现第三世界的生气与自信,印度就是其中之一。战争、殖民、隔离、饥荒和等级制度,使印度饱受创伤。经历二战剧烈的动荡,很多国家根本顾不上电影,印度却愿意为电影而生。在《大路之歌》中,萨吉亚特·雷伊通过少年阿普的眼睛观看父亲、母亲、姐姐和姑婆的生活,第一次向世人呈现真实的印度村庄,表现真实而非理想化的孩子,把社会写实精神发挥到极致,为印度电影赢得全球声誉。
印度电影将明星制发扬光大,从明星崇拜的狂热中获益。明星导演古鲁·杜特被誉为印度的奥逊·威尔斯。谢尔米拉·泰戈尔是几代影迷心中的女神。印度电影的男星大都样貌俊朗、体格健硕,洋溢着英雄气概,地位稳定,特别招粉,堪称票房号召,比如妇孺皆知的四大男星:阿米尔·汗,沙鲁克·汗,萨尔曼·汗和赫里尼克·罗斯汉。印度电影的女星很美,举手投足,都透出骨子里的纯净,大而深邃的眼睛,水灵灵的会说话。大众崇拜英雄美人,印度电影通过明星满足观众的愿望。
印度人崇拜本民族的历史人物和英雄传说。“大雪过后,千里银白,之后又是万物复苏”。世界是轮回的,人生也是轮回的。很多印度人,渴望用有限的一生,活出无限的世界。在印度电影中,历史人物往往会变成史诗中的神,难辨传说与想象,感性胜过理性,神话即历史,历史似神话,《阿育王》如此,《巴霍巴利王》亦如此。现实世界的英雄,最终也会焕发圣人的光晕,今有《嗝嗝老师》为证。无论历史还是现实,印度民众的生活都算不上安逸,精神上需要安慰和寄托。神话情结和英雄崇拜,是印度大众电影繁荣的温床。
印度是非常传统的国家,人们普遍经历着“现代社会”难以想象的“传统”文化的压力,并且在电影中有非常生动的表现。以《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为例,煽情则水到渠成,毫无保留;批判则鞭辟入里,不留情面。虽然暴露了传统文化中落后的种种暗面,却又让自己价值观中具有普遍性的一面走向了世界,让印度人可亲可信的善义得到完整的展现。什么是贫穷的滋味?穷人甚至没有大悲大喜的资格。面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焦虑的父母都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电影《起跑线》生动形象地揭露印度社会不公,毫不忌讳地怨怼政府机构,同时充满天真的善意,既不冒犯底线,又给草根幻想和宣泄的空间。
电影不是让人去做虚无缥缈的黄粱美梦,而是教人不要放弃梦想/理想。印度电影并不像人们调侃的那样“一言不合就跳舞”,悲天悯人的社会意识,才是印度电影感动我们的深层原因。“电影如一面镜子,光线好,它会映照出各式景致;四周漆黑如墨,它就会失去了这份魔术的能力”。印度电影这面镜子,正是因为光线好,才能照鉴自己,赢得尊重。
作者:刘宇清(作者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