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广泛的民俗信仰,用动物代表时间则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生动体现,它把本来枯燥的年份数字,化为闻而不忘、观而易记的形象,体现了“众生平等,各有所长,循环良转,有序成纲”的浪漫情怀,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邃的哲学启示,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喜爱。据说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初访中国时,给周恩来总理出了一条谜语:“全国十二个,人人占一个,外国不曾有,请问是什么?”周总理哈哈一笑,脱口而出:“十二属相。”
2020年为农历庚子年,在《六十甲子纳音歌》中又镶入纳音“五行”概念,“庚子辛丑壁上土”,为土鼠年。子鼠的歌谣为:
鼠咬天开立奇功,
体小量大第一名。
老鼠嫁女猫为婿,
是非功过任人评。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晁谷创作的生肖鼠系列
鼠咬天开立奇功
在十二生肖中,鼠占有一席之地。鼠既非体大,也不是最强,但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鼠。人对鼠是既厌恶又离不开——想灭灭不完,想甩甩不掉。
作为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员,鼠虽然体小,却能和虎一样称“老”,因为它确实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安徽曾出土距今5500万年的鼠类化石。虽然鼠目寸光,见不得天日,它却享受古代男人“子”的美称,俗称“耗子”。究其原因,一是鼠善“咬”,二是鼠善“偷”。这个“咬”不是为了吃,而是争夺生存空间的一种方式。“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通常鼠会认准一个目标,一代接一代不停啃下去,哪怕是遇到铜墙铁壁,它们也会啃,直到啃出来一个洞为止。为什么鼠善“咬”?只因那对无龈的门齿终生生长,为了磨短这对疯长的门牙,它要不断啃咬各种材料。
正因为鼠具有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特性,所以民间就把“开天辟地”的功劳以神话的方式记在它身上。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天地本处在一只封闭的金葫芦里,是鼠咬破葫芦的一角使天地分、乾坤定,人得以诞生,出现了世界。鼠不惧千辛万苦,凭着顽强的毅力立下开天辟地的奇功。“鼠咬天开”虽然是一个童话,却也反映了远古时代人鼠关系密切的这个事实。
鼠也善“偷”。偷来的粮食不是马上吃掉,而是在洞中藏起来,这又引出鼠为人类从天上盗来五谷之种的传说。我国西南地区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鼠原来住在天上,它发现人间不会种稻,就在王母娘娘的百宝箱中一滚,粘了许多稻种,来到人间。它把稻种送给一位心仪的姑娘,还亲自教她种地,约定稻子成熟后分它一半。当年的稻子成熟后,为了给姑娘多留一些来年用的稻种,鼠舍不得都吃掉,而是把自己“提成”的绝大部分留下来。就这样,粮食越积越多,人类开始建仓储粮,却忘记在丰收后给鼠一半粮食的约定。
鼠自觉委屈,就向王母娘娘告状,王母娘娘给了它一颗金牙,专盗粮仓粮食。所以有的地方至今将鼠奉为“仓神”,新稻下来后,一定拿出一些让“仓神”尝新,以保护粮仓的安全。
体小量大第一名
至于鼠为什么能居十二生肖之首,说法有很多,流传的故事也多。最普遍的说法是十二生肖的选用和排列是根据每天动物活动的规律和时间来确定的;鼠能居十二生肖之首,与它最活跃的活动时间是子夜(23:00-1:00)有关。在中国的时间文化中,天开于子夜,这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每到“子时”“子年”,人们总会联想到“除旧布新”之义。
《夜阑人静鼠窥书》 晁谷绘
“体小量大”的鼠有集体迁徙的本性,常常聚在一起啃咬偷食,能量很大。虽说一万多只鼠的体积才相当于一头大象,但鼠的整体能量超过大象——一只大象可以拱倒一面土墙,一窝鼠可以挖塌一座楼房。历史上因鼠患成灾,造成大型建筑物受损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很多地方都把灭鼠当作头等大事来抓。1978年,尼罗河三角洲发生了严重的鼠害,所到之处粮食绝收,而且危及水库大坝的安全。埃及政府全力灭鼠,一个小镇在几天内就灭鼠九十二万只。
据说鼠的基因与人类相近,在生活上也有两个方面与人类相同,一是饮食方面,可供选择的食物十分广泛;二是生育方面,四季均可受孕。这或许也与十二生肖以鼠为首有关。此外我认为在谈到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时,既要顾及动物与人类的亲密程度,以及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也应该把中华民族对数字的爱好考虑进去。中国人的“一”不单单指排位和顺序,也含有“一切”和“全”的意思,十二生肖中只有鼠符合这个要求,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鼠的分布极广,凡是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鼠存在,而且种类极多。全世界有两千八百多种鼠,我国有一百六十多种鼠,分布在“一”切地方。传说用动物记时间起源于古代鲜卑人,鲜卑属草原民族。洪荒时代中,面对“一”字形的天和地,能连接天地的就是鼠;很多出土文物都证明了田鼠是古人最易获得的食物来源之一,也是清理草原各种腐物的主要动物之一。
二是鼠具有超强的生殖能力。一只母鼠在自然状态下每胎可产出五到十只幼鼠,妊娠期只有二十一天,而且在分娩后能很快受孕。幼鼠经过一个月左右发育成熟,其中的雌鼠又加入到繁衍后代的行列中……鼠的天敌有很多,故而损耗很大,但由于生殖力超强,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古代社会,人若想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延续下去,就要保持旺盛的生殖能力,因为企盼人丁兴旺、多子多孙,便对鼠的生殖能力产生崇拜。
三是古人把十二生肖中脚趾为单数者视作阳,脚趾为双数者视作阴,并以脚趾数的单双来排列它们在一天十二个时辰中的位置。鼠占子时(23:00-1:00),连接两天;古人把前半时辰(23:00-24:00)视作阴,把后半时辰(24:00-1:00)视作阳,鼠的前、后爪脚趾数正合“前阴后阳”的要求。
老鼠嫁女猫为婿
在反映生肖鼠的中国民间艺术中,“老鼠嫁女”是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北京鲁迅博物馆就藏有一张《老鼠娶亲图》,此图原为彩色,图上方有一行字“楚南滩镇新刻老鼠娶亲图前本”。画面上的老鼠有送礼的、打锣的、吹号的,个个传神。
老鼠娶亲图
还有民间传说讲“老鼠嫁女”:两只老鼠为争地盘打架,强悍者常胜,弱势者不服,于是弱势者打算把女儿嫁给大花猫,求大花猫帮助自己压倒对方。结果却是自讨其苦,非但没压倒强悍者,反而把女儿送进“猫口”。猫是鼠的主要天敌,宋人陆佃在《埤雅》中解释“猫”字的含义:“鼠善害苗,而猫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诗曰:有猫有虎,猫食田鼠,虎食田彘,故诗以誉。韩奕而记曰: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
其实,人们都厌恶鼠,因为它传播疫病、损耗粮食,给人类的生活造成很大危害。所以给鼠办喜事,实际上是为“送鼠”:“老鼠嫁女乘花轿,吹吹打打真热闹。女婿是只大花猫,啊呜一口全吞掉。”
作为以禳鼠、驱鼠、灭鼠、祈福为目的的民俗活动,“老鼠嫁女”经常配合照鼠耗、填仓节等民间节日进行,其目的是以食诱鼠出洞,放猫捕鼠,以减少鼠的数量,降低粮食损耗。在除旧布新、繁衍生命的吉祥时刻,以“嫁女”的形式把鼠送走,幽默且有喜感,反映出民间的智慧。
是非功过任评说
“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为头”,我们在谈论鼠时,要注意把人文鼠和生物鼠进行区分,辩证地来看待。
在大多数中国的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和被赋予的含义并不好。比如《诗经》中有《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唐代诗人曹邺用白描的手法写了一首《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庄子》中有“鸱得腐鼠”的故事,隐喻深刻。《西游记》中的黄风怪原是灵山脚下得道的黄毛鼠精,因偷了琉璃盏中的清油,恐怕金刚拿它,便畏罪逃到人间作怪……
晁谷创作的生肖鼠系列
而在一些作品中,“鼠”经过拟人化的处理后,强化了其机智、灵敏的特性。如《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在智取生辰纲中卖蒙汗药酒的情节,显示出白日鼠的特性。《聊斋志异》也有几篇关于鼠的文章:《阿纤》写的是有情有义的人鼠相恋;《鼠戏》写的是驯鼠表演。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中,“五鼠”个个身怀绝技,勇猛无敌。童谣中的鼠也很可爱:“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鼠在外国的一些文学名著中也出现过。《伊索寓言》中有《老鼠会议》的故事,讲的是一只老鼠想出了给猫脖子上套铃铛的妙招儿,但找不到给猫套上铃铛的好办法。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生动地阐述了“变是唯一不变”的真谛,故事的主角是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迪士尼动画的代表人物米老鼠,大脑袋、大耳朵,活泼可爱。
可生物鼠一旦过街,“人人喊打”。在195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中,明确老鼠为应该消灭的“四害”之一,因其毁田偷粮,偷吃牧草、幼畜、幼禽,传播疾病,咬啮树苗,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成了农业民族的大敌。此外鼠的啃咬对现代人的生活构成了很大破坏,尤其是对电缆的啃咬,极易引发火灾。
但鼠对人又是有功的。
一是鼠肉可食。在古代,田鼠又称“地羊”,是人和食肉类动物的食材,也是维系草原生物链的重要一环,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军队和老百姓遭遇天灾绝粮,通过挖鼠洞得粮获救的故事。
二是鼠皮可穿。
三是鼠的全身皆可入药。
四是鼠的感觉系统十分灵敏,可以对地震、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事先做出反应。
五是鼠可以被驯服与人成为朋友。1996年9月3日的《北京晚报》“文学与社会”版刊载了一篇由蒋会口述、杨振华整理的《老鼠救战俘》,讲述了一窝老鼠协助三名抗日战士逃出日本监狱的故事。六是鼠对人类的生物研究也有贡献,尤其是小白鼠与人类的基因相近,所以经常被用作科研样本。
1996年9月3日的《北京晚报》15版
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鼠的是非功过,主要是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
“亥猪驮宝已过去,子鼠开天又重来”,不妨再加个横批——“志在创新”,这就是生肖文化不怕重复的秘密。“创新”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时代的要求与民族的使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