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令人闻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罪犯,令人听之心生恐惧嗤之以鼻。如果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艾滋病罪犯,那是多么可怕的字眼。然而却有这样一群警察,他们几乎24小时“面对面、零距离”地教育管理艾滋病服刑人员,游走在生命边缘,用大爱书写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春城晚报记者走进高墙内的这些“特殊监区”,记录下监狱警察满满的爱。
省第二监:红丝带在高墙里飘了十年
云南省第二监狱二十监区(原十三监区)组织筹建于2009年,是全省监狱系统正式成立的第二个专门关押艾滋病服刑人员的监区,为全省监狱系统探索艾滋病服刑人员集中监管手段、分类治疗方法、心理矫治路径等工作作出前瞻贡献。
在长期的潜伏中,艾滋病患者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易引起身体多部位的病变。加之较长的刑期,给医治带来较大的困难,让病犯重鼓生活勇气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服刑人员蒋某,服抗病毒药物期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药物反应:呕吐、头晕、全身发麻、无法正常进食。该服刑人员一反常态,每天唉声叹气,甚至流露出悲观厌世、结束生命的想法,对改造充满了绝望。为让他能重鼓生活的勇气,责任警对其进行专项心理矫治,安排相关的专业护理。帮助电话联系家人,让亲情成为战胜病魔的强大后盾。
渐渐地,该服刑人员的病情有所好转,阴霾绝望的内心开始融化,愉悦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现在他逢人就说:“真没想到戴罪之身的我,还能在这么好的医疗环境里接受干警无微不至的关爱。我的余刑虽然很长,生命也不知何时会在病魔中终结,但我决心配合治疗,努力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红丝带在高墙里飘了十年。“在这里,没有歧视,更不会被放弃,这让我们逐渐摆脱了‘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态。”艾滋病服刑人员王某对记者说,“作为一名艾滋病服刑人员,原本已万念俱灰,没想到却在监狱找回了尊重和关心。”
建水监狱:不怕牺牲只怕被误解孤立
作为云南首批集中关押收治艾滋病服刑人员的试点单位,云南省建水监狱的第八监区集中关押了400多名艾滋病服刑人员。在特殊病犯监区,从服刑人员的收押登记到日常管理、教育改造、医药治疗、伙食安排,再到最后的出监教育,都在监区内完成。
行医也是执法,诊治也是改造。面对记者的采访,很多监狱警察都很羞涩,觉得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有一些警察觉得从事防艾工作虽然很光荣,但是害怕家人担心,害怕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孤立,至今都没有告诉家人自己从事艾滋病服刑人员管理工作。
“艾滋病毒感染服刑者中很多都是进监狱检查后,才知道自己患了艾滋病,刚知道时连生的欲望都没有了。”第八监区约70%的艾滋病毒感染服刑者都有涉毒经历,而贩毒一般判刑较重,遥遥无期的刑期加上绝症,对他们是毁灭性的打击。有些年龄稍长的,刑期可能高于生命期,至死都可能无法回到社会,他们便自暴自弃,拒绝接受改造。
“我们的敌人不是艾滋病人,而是艾滋病……每一位艾滋病人都不应受到歧视,而应得到理解、宽容、照顾……”采访中许多监狱警察坦言,从事艾滋病服刑人员管理、教育、治疗工作的警察职工不怕付出、不怕牺牲,就怕被家庭误解,就怕被社会孤立。十多年来,建水监狱警察职工通过艰苦的奋斗、辛勤的付出、不懈的探索,创造出一套艾滋病服刑人员管理、教育、治疗工作的成功经验。
省女二监 真情感化重塑生活的信心
云南省第二女子监狱特殊病犯监区(十监区),是云南省唯一一个集中关押女性艾滋病服刑人员的监区。2012年11月成立至今,累计收押艾滋病服刑人员700余人。第十监区里的监狱女警察,平均年龄不到37岁,她们时刻面临职业暴露和人身受袭的双重风险。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心理更加脆弱,如何激发她们的求生欲望是警察们一直思索的问题。
服刑人员张某,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具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死缓。入监近十年,她都不敢告知亲人患艾滋病,还扬言:“判了死刑的人,什么都不可怕。”张某顶撞警察、暴力攻击其他服刑人员,关禁闭成了家常便饭。面对这样特殊的病犯,责任警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的教育疏导。该服刑人员体质差,经常发高烧、拉肚子,责任警每天坚持 “送药到手、服药到口、咽下再走”。逐渐地,她和责任警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但除了配合治疗,她还是不愿与人交流。
在一次谈话时,责任警偶然听到她在自言自语地念叨儿子。经了解,丈夫已和她离婚,上初中的儿子被姐姐接去抚养。由于罪行、病情给家庭带来了舆论压力和困难,入狱后没有亲人和她联系,儿子也不愿见她。经过监区多方联系、做工作,第二年春天,她的姐姐和儿子从老家来到了监狱。隔着会见栏,见到想念已久的儿子,她激动得泪流满面。从此,她的对立情绪渐渐消融,开始依照监规按时作息,从抗改走上了积极改造之路。
在铁网高墙内,染上了艾滋病的也不乏大学生群体。毕业于云南某艺术院校的王某,学习成绩优异,乐观开朗,曾是某地方美食栏目的主持人。然而,因某次好奇的尝试,她染上毒瘾也染上了艾滋病,一步步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将自己送到监狱。
多年前,记者见到她时,也许只有“心如死灰”才能诠释她的状态。双眼无神,木讷不爱说话,内心黯然无光。而如今记者再次采访她时,她痛快地哭了,也释然地笑了。“虽然病毒感染了我,但警官的关爱让我不害怕……”十监区艾滋病服刑人员,她们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监区警察的信任与感恩。
昆明监狱 用爱心拓宽生命的宽度
云南省昆明监狱四监区成立于2018年6月,于2019年一季度开始收押艾滋病服刑人员。他们是特殊的患者,也是特殊的服刑人员。
雷某患艾滋病多年,各种并发症频发,原来的他自暴自弃,一心求死,但四监区警察先后七次到中心医院隔离病房区给他做思想工作,见惯了口罩、防护服的雷某,惊诧地看到穿着警服坐在自己面前的警官,这种不歧视、不放弃的坚持,一次次的关心打开了雷某心结,融化了他心里的坚冰,现在的他一改往日的低迷,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样心怀感恩的,还有雷某的妈妈。她打电话来,感谢四监区警察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
铁窗代表法律和正义,而红丝带象征着对艾滋病毒感染服刑者的尊重和关爱。每天上午队列训练,每天下午组织学习,这在四监区已经形成规律。来到四监区,服刑人员张某最大的感触就是从原来的混日子变成了过日子了,他说:“以前在看守所成天无所事事,十分空虚无聊,现在生活规律了,还很充实,日子有盼头了。”
“虽然我们不能延长艾滋病服刑人员的生命长度,但我们可以用真心、爱心去感化艾滋病罪犯,来拓宽他们生命的宽度。”昆明监狱监狱长李金平说,艾滋病服刑人员大多得不到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关心、关爱,因此我们要给予艾滋病服刑人员必要的人文关怀,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关心,体会到关爱,认识到监狱警察对他们的付出,逐步树立改造信心,恢复自信,树立生的希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