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二十年前,澳门回归,大三巴牌坊前一群小朋友唱起《七子之歌》,感动了无数人。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当年合唱团的成员们重聚大三巴牌坊前,一开唱瞬间泪奔!
作曲家流着泪
写完《七子之歌》
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片中第一次唱响了这首主题歌。总导演李凯在一次翻阅闻一多诗集的时候,发现了《七子之歌》,并决定将其作为《澳门岁月》的主题曲。他说:“这首诗,最合适。诗人对澳门的呼唤,正是编导在《澳门岁月》中所要宣泄的情绪,共鸣之处就是中华民族祈盼统一,祈盼澳门回归祖国的主旋律。”
摄制组找过不少人为这首诗谱曲,但都不满意。最终找到了广东音乐人李海鹰。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流着泪完成了曲子。于是,便有了今天这首传唱二十余载的《七子之歌—澳门》。
1999年12月20日,在《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的旋律中,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首《七子之歌》,响彻大江南北。
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三百名小朋友童声合唱,至今仍然流传为经典。
一声呼唤
20年前的合唱团员再聚首
回归之后,《七子之歌》并没有被澳门人民淡忘。澳门回归二十周年之际,新的歌曲传唱人龙紫岚小朋友,在广播当中向当年“回归合唱团”的成员们发出邀请——重聚大三巴,再度唱响当年的“赤子之心”。
当年的合唱团员,职业经理人戴小璇找到当年合照发到群里,发现大家竟然都还留着这张照片。当年的小学生,如今奋斗在澳门的各行各业,而当年的《七子之歌》在他们心中从未走远。
剧作老师邓柏嘉来了,餐饮店主李海龙来了,科技公司员工梁志权来了,艺术家郭家骏来了,图书管理员李文静和工人徐永鸿也来了……当年的小伙伴们,又重新齐聚在大三巴牌坊前。
“二十年过去了,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在做些什么,只要收到呼唤,我都会站出来,再唱一次这首歌。 ”
歌声再度唱响,每一声“母亲”都不减当年的热忱与激情。
一首《七子之歌》
见证澳门二十年变迁
一首《七子之歌》,见证的不只是在外漂泊数百年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还见证了澳门二十年来“沧海变桑田”的巨大变迁。
今日的澳门,珠港澳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今日的澳门,酒店客房的数量从9469间增长到 38809间;
2018年,澳门经济总量 4403亿澳门元,为1999年的 8.5倍;
今日的澳门,人均GDP达 8.3万美元,居 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改变的是城市的面貌,不变的是澳门对于祖国的热爱。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澳门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