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类所必然要经历的事情,也自古以来便是许多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死”常常被视为生命的终结而最受人重视。死亡虽然是每个生命体都必然会遭遇的事情,但许多人依然对它十分恐惧和厌恶。为了自我安慰,古代的人们便宣称,人在死后会前往另一个世界,并在那里继续从事生前所做的事。
正因如此,许多帝王都会将陵墓修的十分宏伟,并在其中填满珍宝,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秦始皇了,追求长生不老的他在寻药无果后选择了修建巨大的秦始皇陵,并在其中装饰日月星辰,并让兵马俑成为供他在死后世界驱使的军队。我国历史上皇帝们的埋葬之处大多叫做陵,而普通人的死后居所却被称为“坟”、“墓”等等,此外,“冢”也被用来代指坟墓,那么,坟,墓,冢,陵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那么,首先我们便从字义的角度出发,看看这四个字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权威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坟”字解释道:“坟,墓也。”这一说法十分简略,但仍然蕴含着价值,那便是,坟是墓的同义字,而“墓”字显然是更早出现。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墓”,同样是《说文解字》,对“墓”字的解释为:“墓,丘也。”
这样看来,似乎坟、墓指的便是土包、土丘,而成书于三国时期的百科全书《广雅》中,则给出了“墓,冢也”的解释。而我们看到《说文解字》中关于“冢”的释义,却能发现书中记载道:“冢,高坟也。”要是就这么对比的话,相信这几个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将会是十分混乱的,所以,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别的书中详细的释义。
在儒家经典《礼记·檀弓》中,有着“古也墓而不坟”的记载,它是说,上古时期人们只造墓而不作坟,这里的墓指的是将死者埋葬,覆盖的黄土与地面平齐,这样从外部就完全看不出来,这样的葬身地叫做墓,而坟指的是,在墓所处的土地上植树,或是筑起土堆、立上墓碑,来标志这里埋葬着人。
知道坟的含义后,我们再来看冢就容易理解了,所谓的“高坟”,指的便是比一般坟筑起的土堆更加高,此外,冢也有“大社也”,即祭祀时高台的意义。可见,不管指的是埋骨之地还是祭祀之处,冢所指的都是比较高大的建筑物。说完坟、墓、冢,我们再来看看比较特殊的“陵”,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一般用“陵”字的,都是帝王。
在《说文解字》中,对陵的解释是“陵,大阜也”,也就是高大的土山。最初,陵并非是帝王坟墓的专用名词,但从战国中期开始,君王的坟墓开始被称为陵。为了表示帝王的尊贵,封建王朝一度规定道,只有高度超过九丈的墓才能被叫做陵,而普通人只能用低于三尺的坟。这样,民间不敢乱用,久而久之便只有皇帝的坟墓能被称为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