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说:“当一切无可挽回,最终拯救世界的是母亲的眼泪。”当然,还有父亲的眼泪。
我相信,作为金晓宇的父亲,作为“天才翻译家”人生故事的叙述者,金性勇一定哭过很多次:孩子被玩具枪射瞎,从尖子班退学,把家里的电器砸了个遍,离家出走,在外伤人,尝试自杀......
如今,他的眼泪里又多少包含了对孩子取得成绩的欣慰。至少就社会层面论,金晓宇已经不只是一个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精神病患者。他有爱好,有职业,有读者,有粉丝。也许他的身心并不健全,但他作为人的尊严,完好无损。这一点,也许已经超出了金性勇的预期。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在惊慌、焦虑、甚至绝望中哭过无数次的金性勇只有一个简单的诉求:只要儿子活着。不读书,不上大学,不工作,不成家,都能接受。
几乎所有人都拒绝平庸,渴望活出不平凡的一生,而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一小部分不被命运眷顾的人,他们渴望平凡,他们为能过上平常人的生活而倾尽一切。原来,“平凡”真的不平凡。
身为旁观者,我不愿意用“天才翻译家”来称呼金晓宇,一来是因为没有研读过他的译著,无法准确而客观地衡量“天才”,二来是因为“天才翻译家”这个称号在流量时代中因为太过诗情画意而显得轻描淡写,让人难以想象背后的辛酸曲折,也可能让人误以为生活真是一场公平的马拉松。
有人说,上天为一个人关上一扇门,总会为他打开一扇窗。我以为,金晓宇的这扇门是命运关上的,而他的那扇窗,是父亲金性勇为他砸开的。
我确信,这世上有许多的父亲,愿意且能够做到终其一生照料身患残疾的孩子。但我无法肯定,这世上有多少父亲,能够为了这些孩子阅遍书海自通医理,又有多少父亲,能够在如此窘迫的生存环境中发现孩子的天赋并毅然支持他向着常人,乃至天才的目标,一刻不停地走下去。
哪有什么天才儿子,只有在平凡中蜡炬成灰的父亲。
作者:孙欣祺
编辑:杨健 施薇 范菁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