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儿童”又火了。近日,某视频博主刻意抹黑一名凉山孩子的脸颊并使其摆拍卖惨,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目前,该博主已被警方依法传唤。
近年来,以“凉山儿童”为关键词的卖惨行为屡见不鲜。然而事实是,从深度贫困到贫困县清零,凉山的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傲人的阶段性成绩。面对令人欣慰的现状和令人不耻的造假,除了要谴责造假者的卑劣用心,我们更要追问:
为什么辟谣多次的“凉山儿童”梗,依然是骗子的惯用套路?为什么“凉山贫困”在部分受众心中,依然有一定市场?
许多人认为,是山区的信息闭塞让摆拍者们钻了空子。其实不尽然。在本次事件的后续舆情中,我们看到凉山州广电融媒体中心的主播主动发声,坚决抵制恶意消费凉山、抹黑凉山形象的好事者。与此同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凉山 脱贫”,我们能通过文字看到凉山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更能通过数据、图片、视频直观地认识凉山的现况。在摆脱经济贫困的同时,凉山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刷洗贫困的陈旧记忆。
但正如脱贫是一场全国性的攻坚战,破除“凉山贫困”的刻板印象同样需要全国一盘棋。
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让闽宁镇成为家喻户晓的脱贫代表。诚然,一部电视剧收获现象级收视与口碑,需要一定程度的机缘巧合,但《山海情》成为爆款、闽宁镇成为热搜,绝非偶然。其成功秘诀,不仅在于故事原型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在于从当地政府、百姓到电视剧摄制组,各方齐心协力将这个励志故事述说好、传播好。
《山海情》留给我们的思考,不止于电视剧层面,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讲好脱贫故事的优秀经验,展示了文艺作品乃至文化行业之于脱贫攻坚战的特殊地位。
凉山也需要一个故事,需要一个引人瞩目而又发人深省的好故事。
讲好凉山的脱贫故事,绝不是任由网红博主“卖惨求荣”,抑或放纵带货主播“花式乞讨”,而应该以真实性为依据,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地的发展成就以及面临的现实难题。讲好凉山的脱贫故事,也不等同于简单照搬闽宁镇的叙事模式与传播逻辑,而要挖掘自身素材,多平台、多角度地探索出一条专属的故事线。
另一方面,传播平台也应及时纠正以流量为唯一导向的内容分发逻辑,对抹黑山区形象的播出内容予以下架,对涉嫌欺诈行为的主播大V施加惩戒,还凉山一个公正的舆论环境,也为凉山的脱贫故事提供正面平台,为凉山新面貌的展示让出绿色通道。
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不是简单施舍,而是全国上下共同发力,伸出一只强力的援手。要打赢这场舆论翻身战,同样各方通力协作,发出响亮的和声。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