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制定地方性法规30件,修改74件 (次),废止10件,制定和修改法律性问题决定11件———过去的五年,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自贸试验区、社会信用体系、老年人权益保障、道路交通管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等一批重要法规相继出台,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今天起,本报推出“立法,改变生活”系列报道,回顾过去五年的立法亮点,发现立法对城市生活的改变。
前一刻店铺前大排长龙,后一秒又与城管执法人员玩起“躲猫猫”……“草根美食”店主们的无奈,在2017年年初召开的上海市人代会上,因为《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 (下称《条例》)的通过而终于画上句号。立法一年来,众多小型餐饮店的生存状态得到了极大改善。
立法亮点:创设性地将“小餐饮店备案管理”写入法条
《条例》创设性地将“小餐饮店备案管理”写入法条,用“疏堵结合”办法,让符合条件的“草根美食”有了一席之地。《条例》提出“备案纳管”思路:对暂时无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且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达标、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小餐饮,由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临时备案,发放临时经营公示卡。
根据《条例》授权,市政府制定发布《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所在地市场监管、环保、房屋管理、消防安全、城管等部门各自按照职责把小餐饮纳入日常管理。
除了对违法建筑、无证无照坚决取缔外,对于因房屋产权性质原因而无法取得营业执照,但环保、消防、卫生等均达标且不扰乱居民正常生活的小型餐饮店,可堂堂正正地开门做生意。
市民获得感:终于能安心经营自家小店了
黄浦区“阿大葱油饼”或许是最出名的沪上“街头美食”:它因被外媒报道而迅速走红,随后因无证无照经营被执法部门要求关门停业,引发多方关注。最终,在政府部门及餐饮平台企业的帮助下,“阿大葱油饼”迁址重开,证照齐全,成为近年来无证小微餐饮治理和传统美食文化保护的成功范例。
杨浦区国学路上的“黄山菜饭”也在2017年通过食药监部门的整改,正式成为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认可的便民饮食临时备案餐馆。走进餐馆,一眼就能看到便民饮食公示栏,其中备案公示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笑脸”图、餐厅从业人员的健康合格证一应俱全。老板吴钱云说,在备案制实施以前,由于房屋产权原因,“黄山菜饭”的营业执照一直申请不下来,时常担心因突击检查而停业。纳入备案之后,吴钱云终于可以安心经营自家小餐饮店了,“整改以后,店里增加了专门用来消毒的水池,改进了排油烟的管道,就连进货台账登记簿也在杨浦区食安办的指导监督下,每天记录进货来源。”
“备案不是简单的变无证为有证,而是在纳管过程中,通过培训指导、正确引导,逐步开展疏堵结合的管理。”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杨劲松表示,备案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食药监部门将加强对备案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事中事后监管,将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管理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中,“网红美食不能一直停留在原始的‘1.0版’,希望未来能培育出一批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升级版网红美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