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科普不可或缺。如果说,科技产品是抗疫的有形武器,那么,科普倡导的科学理性则是提升精神免疫力的隐形之翼。从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起,申城科普就做到全覆盖、全媒体、全过程,为群防群控筑起理性自律的“堡垒”,彰显出一座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的战“疫”力量。
3月8日,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对外发布《疫情防控市民健康科普50问》。网友纷纷点赞收藏。科学素质是决定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据权威部门统计,上海市民的科学素质、健康素养水平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此前网传“上海人买口罩全国第一”,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上海市民的健康素养、科普素质与自律特质。因此有人说,健康早已注入上海这座城市的基因之中,与城市发展的脉搏共同跃动。
科学成为发展的注脚,科普成为社会的刚需,因此,我们并不意外,这场战“疫”催生了多位“科普网红”。上热搜,被“弹窗”,他们为防疫知识“带货”,为促进健康“加分”,为安定人心“圈粉”:张文宏被称为“传染病问不倒”,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保持传染病知识的更新,阅读量10万+已是常态,最高的一篇阅读量已达千万级;吴立明因《口罩,五戴三不戴》《重复用口罩,三要三不要》等多篇科普文章而被称为“口罩达人”;朱仁义普及预防性消毒等消毒措施,提出科学见解,避免“防疫过度”,被视为“消毒卫士”;两上新闻发布会的谢斌,随着“增加生活的仪式感,唤醒自己的心灵”金句刷屏,被封“600号男神”。
事实上,如果说这些网红是科普翻腾的浪花,那么,全社会疫情防控科普宣传总动员则是浪花之下深沉的大海。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上海组建了40多人的科普专家团队;截至3月2日,各出版单位申报疫情防控类选题59种,赠送各类科普图书超过100万册;各区已累计播出推送科普专题近1000条;截至2月27日,东广新闻台长三角之声累计推出40期科普节目,网络端每天约1500万人次收听。截至2月底,上海志愿者网累计发布1200条志愿服务信息,累计阅读量127万人次。可以说,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考”,上海市民为何能既重视又淡定,也有力证明了我们的科普宣传工作卓有成效。
日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当前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恐惧、谣言和污名化。可见,非理性态度是另一种“疫情”,危害不可小觑。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用理性击败恐惧,用科学击碎谣言,我们才能更快地祛散疫情阴霾,让阳光温暖人心。
作者:杨逸淇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