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制稳步推进,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战“疫”好消息接踵而至。与此同时,各地出现的人群聚集、防疫举措不当不及时的案例也让人担心。疫情防控中,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方能避免在防控关键期遭遇病毒的“报复性反击”。
警惕麻痹思想,就是必须做好打硬战、大战、甚至持久战的准备。思想一旦麻痹,行动也会怠惰,既往英雄付出生命拼出的成绩随时都可能前功尽弃。从90后费尽心思劝说父母戴口罩,到上海市民自觉形成“北欧式排队”,随着防疫知识的推广深入,越来越多普通人上紧了战“疫”的发条。可就在这几天,多地景区“人山人海”、网红店门口的队伍摩肩接踵,如此“报复性出门”逞一时之快,却让狡猾的病毒有了“兴风作浪”的可乘之机。
警惕厌战情绪,就是要再接再厉精准发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厌战”首先要避免防疫打成疲劳战,而应借助多方力量科学防控。及时“回头看”,有助于我们复盘梳理典型案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也能吸取经验教训。几天前,上海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热筛查“零报告”制度,所涉三类人员恰恰对应眼下需要高度关注的输入性风险、城市常态运行下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复工复产复市后的集聚性风险。制度实施也明确了责任归口,在促进新冠肺炎病例更早发现的同时,让基层防控避免重复动作,提高效率。
警惕侥幸心理,就是要有危机意识,尽最大的努力,对潜在风险作出全面充分的预判。面对疫情,总有人抱着“哪会凑巧偏偏我中招”的心态“过度自信”,不仅低估了病毒的传染力和严重性,也对自身身体情况与周围环境盲目乐观。不久前,就有一对夫妻“宅家”20多天没忍住出门探亲一个多小时,想不到接触的三人中竟有一位是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因而只能居家隔离。警报尚未解除,每一丝心存侥幸的念头,都可能造成自身和他人不必要的健康安全隐患。
警惕松劲心态,就要在曙光将现之时,咬紧牙关,继续严防死守。随着对病毒认识研究的深入,其可能的传播途径、最长潜伏期等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在既有的防控部署上稍一放松,可能后患无穷。看似“无接触史”的70岁上海老人确诊了。这位独居、爱干净、鲜少社交、没出过上海的患者,身边没有可疑接触人员,要弄清其何时“中招”着实不易。市疾控中心在屡屡中断的线索中抽丝剥茧,终于“破案”。经此一“疫”,让身经百战的流行病调查专家都在感慨“病毒不按套路出牌”。
防控疫情的硬仗还在继续,经济发展的考卷已经摆在眼前。只有高度警惕这四种“负面心态”,才能在这一场大战、大考中走得稳、行得远。
作者:黄启哲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