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表示,应抓住国家规划“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利时机,将多样化市场需求和海量工业数据资源化作高效率生产、高质量创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并专门提到了“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表示,长三角城市群肩负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使命,应抓住有利时机,响应国家战略,率先建立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海量工业数据资源,化为高效率的生产、高质量的创新。
事实上,发展工业互联网不仅是建设制造强国、擦亮“上海制造”品牌的关键一步,还将有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陈鸣波说,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立足长三角、带动长江经济带,最终助力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争夺制造业高点的关键手段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后,制造业的价值在如今已经越来越凸显。去年上海制造业发展明显回暖,出现了多年来最大的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上年的26%提升到2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涌现。陈鸣波说,由于“上海制造”转得早,转得坚决,如今正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也为接下来进一步改革发展争取到了空间。
纵观当前国际产业格局,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制造业强国纷纷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强战略布局和创新。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法国、英国、日本的相关计划,核心都是加快网络化、智能化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跨区域、跨环节的生产协作、市场对接、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在我国,工业互联网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启动,已取得初步进展。去年年底,国务院发布“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指导意见。而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关键领域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陈鸣波说,着眼于在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必须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否则就可能失去产业对接、协同升级的必备条件。
为制造业注入互联网逻辑
工业互联网建设,主要是服务企业。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望为区域内的产业梯度布局、精准发展、市场对接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基于数据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运营,提升全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使得产业集群具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创新力和生产效益。
在许多人看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在消费端显著领先于产业端,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在产业端导入“消费互联网”的成功逻辑,势必会对制造业产生显著推动。陈鸣波对此也相当认同。
在他看来,立足现有基础,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应该是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共享精神的公共平台:比如,平台可以在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协同营销等领域,提炼出共性内容,通过云的方式在线共享,由此显著降低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创新门槛,并为工业注入创新创业内涵。同时,也应该在重点行业和区域,面向大企业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加快其“两化融合”步伐,提升经济产出效率。此外,为完善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还应该重视试验验证、安全测试等环节,相应地建设一批应用型平台和工具包。
目前,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年初,上海先后发布两个配套文件,并在国内率先组建包括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地方工业互联网企业联盟等机构,设立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专项支持资金。而江苏、安徽、浙江也都纷纷制定措施,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争取率先实践积累经验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要从愿景落地,还需要跨过一些障碍。工业互联网必须基于各个细分行业展开,比如,生物医药领域就不能照搬“互联网+钢铁”的思路;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依照目前江浙沪皖各自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各地方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不尽相同,如何进行跨地域协调、找到“最大公约数”,无疑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特别是5G这个“万物互联”最合适的网络。但由于5G标准和技术落地仍需时间,如果不提前考虑,可能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陈鸣波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有理由成为长三角产业合作的核心,进而形成国际影响力。为此,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加强指导,形成协同推进机制;各地相关部门和行业机构也要在产业政策、试点方案、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及早谋划。
而在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并不能只靠政府。陈鸣波强调,应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形成创新机制。他建议分别从制造业、互联网业这“两端”入手,形成多层次、市场化的供给机制——工业龙头企业可以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面向全球制造,打造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平台;互联网企业则可以发挥自己在互联网端的优势,重点面向服务中小制造企业,打造通用型平台。
陈鸣波说,上海目前正围绕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要求,加快推动上海制造企业拥抱互联网,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北斗”等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可以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我们要争取率先开展改革实践、为国家取得经验。”
(本报北京3月10日专电)
文: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