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污染改善情况显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地区PM2.5下降了30%以上、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了一半。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又列举了几个更为具体的数据:京津冀地区近五年PM2.5下降幅度为39.6%、北京市PM2.5下降34.3%,达到58微克/立方米。
“蓝天白云多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强了。”这是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最直观的感受。从全国来看,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下降幅度达到了22.7%。
2017年,在两大举措的助力下,天气污染改善幅度最明显。其一,对京津冀“2+26”个城市,总共28个城市进行了燃煤替代和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工作。其二,对“2+26”个城市进行强化的环保督查,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责任。
我国大气治理还处在负重爬坡阶段
近期污染天气有一些卷土重来晓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大气污染改善成果仍然比较脆弱。所以免不了在一些极端不利的天气情况下,比如静稳的天气、高湿的天气,重污染天气还会卷土重来。
黄润秋认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处于“负重爬坡”阶段。一方面,举措实施以后,效果能够“看见”,蓝天白云多了。“这说明我们的路子是对的、方子是正确的,但是这里有人努力,也要天帮忙。” 黄润秋介绍说,根据这段时间的科学评估,天帮忙的成份占了30%。另一方面,目前采取的措施还不是根本性的,改善的力度仍然有限,改善程度现在还仅仅是量变,远远没有达到质变。
大气治理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从全世界治理的情况来看,大气污染治理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有一个过程和自身的规律。“就拿英国来说,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 以后,英国的大气污染治理也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才得到根本的好转。”
黄润秋表示,目前我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只有29%。因此,大气污染治理仍然是任重道远,来不得半点松懈,容不得半点的懈怠。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制定
据黄润秋介绍,目前国家正在制定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他认为,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关键在三个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是产业结构。污染之所以重,来源还是排放,排放来自于产业结构。京津冀“2+26”个城市国土面积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但是3%的面积上排放着我们国家10%的二氧化硫,15%的氮氧化物。如果不在产业结构上做根本的调整,我们要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还是一句空话。
二是能源结构,要改变偏煤的能源结构,京津冀地方不大,但是单位面积、煤炭的消耗是全国的五到六倍,所以要坚持把重点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来。另外在北京地区的冬季清洁取暖要稳步推进。
三是交通运输结构。我们现在相当多的大部分物料运输是通过公路运输的。我们要提高铁路货运比例,同时对重卡的超标排放要严加管控。当然,大气污染治理还需要区域的联防联控以及广大社会群体的普遍参与。
“只有我们大家一起来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我们的蓝天白云才能常在。”黄润秋说。
文:王嘉旖
摄影:赵立荣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