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专题会议上,委员们踊跃建言。
围绕“发挥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主题,上海市政协今天上午举行专题会议,市委书记李强出席。120分钟的委员发言环节,抢话筒一度白热化,往往前一位委员刚收声,四五个“我申请发言”冒出来,犹如开启了人造回声。委员们的参政议政热情,让人大为赞叹。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篇大文章,但今天20位发言的委员中,却有多达5位谈到了区域协同创新,很多人都谈到了推动长三角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委员们此番自发话题聚焦,引起了李强的共鸣。
长三角科技资源、包括科研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在国内相当领先,但是相互协作和开放共享,似乎还有待加强。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委员说,上海的价值就在于辐射力。长三角应该建立科创合作网络,实现优势互补,为此,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到信息融合、数据融合、投资融合。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李儒新委员表示,长三角拥有国家大科学设施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4个,初步形成了国家科研基础设施群,有利于我国在生命、物质、能源、信息等领域构建起领先优势。他建议,推动长三角大科学设施集群率先向长三角地区开放,进而向全球开放,并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科研支持网络,以及基于大科学装置的基础研究基金,用于推动长三角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成果的产出。
图: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专题会议上,委员们踊跃建言。
关于大科学装置的共享,这同样也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成良委员、以及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何建华委员“抢到话筒”后的重点议题。刘成良说,长三角应该构建完善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包括长三角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但目前,区域的壁垒还有待打破,共享很初步。何建华表示,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长三角应该要有共建共享的一体化规划。现在各地都在争取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落户,其实,像“上海光源”这样大科学装置,上海完全可以向江浙开放,新建设施,大家也可以一起参与,一起利用这个平台开展研究,促进科研合作。
相对而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守业委员的发言更加聚焦海洋科技领域:“长三角应整合海洋科技力量,共建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他坦言,目前长三角海洋科技没有形成合力,成为了一大瓶颈。
对于委员们的建言,李强表示,长三角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要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集聚地,聚焦创新协同,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共享科技创新设施资源,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
据统计,在长三角区域内,已有25000多台科学仪器实现了开放共享,但可以开放共享的仪器,数量更多。可以想象,如果能开放更多科学仪器,一定能对科技创新起到更大助推作用。
记者 张懿
摄影 赵立荣
责任编辑 王翔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