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资料图片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需要产业规模扩大来支撑。”在今天举办的2022补天白帽大会上,围绕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解决方案、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思路,专家表示要以产业规模为根本,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立足于甲方视角从实战出发、聚合多方力量培养人才。
会上,我国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奇安信与上海交大签署合作协议,并为信息系统安全联合实验室揭牌,校企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创一流科研成果,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到底有多大?9月6日发布的国内首部聚焦网络安全人才实战能力的白皮书《网络安全人才实战能力白皮书》显示,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人员缺口将达327万,而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仅为3万/年。
如何弥补这一巨大缺口?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产业规模是核心。“当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远超黑产规模时,网络安全人才就不会流失,也不会选择进入黑产。”他说。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在会上发言
网络安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面向实战安全运行的运维人员、安全分析人员、攻防渗透人员。吴云坤举了三个例子:在北京冬奥网络安全保障过程中,在科学高效的运行平台和体系支持下,奇安信投入了3500人,其中大量人员负责基础设施运营、监测分析、溯源研判,最终实现了冬奥网络安全“零事故”;在历年实网攻防演习中,防守单位由于人员和能力不足,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安全公司的力量;而一些大型企业构建网络安全运行体系,也需要借助第三方安全公司的安全运行服务,来弥补安全运营、检测处置、分析研判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不足。
面对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需要调动多方力量,建立多元化培养模式。比如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践性学科体系,形成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培养网络安全运营人才,形成基地培养模式;与政企客户合作,定向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形成专业培训模式;与企业和监管机构合作,以众创模式聚集、培养和输出攻防人才,形成众创平台模式;与重要行业主管机构、信息化厂商合作,通过安全赛事,培养面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安全攻防人才和分析人才。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