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1)》,12月21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1)》是一个关于2020年中国科学传播发展状况客观评述的专项研究报告,报告对中国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活动、科普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年度科学传播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评价。
2020年是中国科学传播经历巨大变化的一年,也是中国科学传播能力迅速提升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事情的运行节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对中国科学传播同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影响。卫生健康和防控疫情相关知识与方法受到媒体、公众的高度关注,创作制作的各类科学防疫作品迅速传播,成为2020年中国科学传播的最大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媒体科学传播增长迅速,科普图书发行出现回升。以多媒体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科学传播更加广泛。
2020年中国共出版科普图书 9853.6 万册,科普图书出版数量越来越多,精品不断涌现,选题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题材和内容日趋丰富。中国期刊发行1.31 亿册,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其中科普期刊258种。在科技期刊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科普期刊数量逆势大幅增加。《中国国家地理》《博物》《航空知识》《舰船知识》《气象知识》《科学画报》《科学世界》等刊物深受爱好者喜爱,一直拥有稳定的读者?群。
全国报纸数量减至1851种,现有报纸采取多种方式创新求发展,专业报纸生存压力较大。
在科学纪录片领域,聚焦重大题材成为?2020?年度纪录片生产创作的一大特点,多部科学抗疫、脱贫攻坚等主题的作品陆续上线,全年上线的疫情纪录片共44部。
此外,自然地理科学影片异军突起,中国科学纪录片聚焦于讲好中国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英国BBC合作的《中国:大自然的古老王国》,首次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之美。B站与美国国家地理联合出品的《未至之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选择了雪豹、熊猫等中国典型动物符号作为拍摄对象。
媒体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中国新建科普网站 2732 个,创办科普类微博 3282个,创办科普类微信公众号 8632 个。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显示,2020?年全年涉及科普的网络新闻为1 817 999篇,报刊83 000篇,论坛博客330 938篇,微信2 609 071篇,微博567 028条,APP新闻828 859篇。中国的科学传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科技报纸版面压缩,阅读场景锐减,出版周期相对延长,信息发布相对滞后;科普期刊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学生市场扎堆,成人市场偏冷;科普图书创作手法较为单一,引进图书居多,优秀原创作品较少;科技人员参与科学节目热情不足,影视作品科学性尚需提升,网络科学传播审核把关不严,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滞后,科学传播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据悉,该报告今后将每年编撰出版,对中国科学传播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对未来的中国科学传播工作走向和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促进和服务中国科学传播事业建设的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中国科学传播报告》的编写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许琦敏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