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右一)从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实验室解决方案总经理陈亮(左一)手中接过安捷伦思想领袖奖
“分析测试仪器是新药研发的‘眼睛’,未来发展糖药物,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仪器设备应当尽快发展起来。”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科学家蒋华良在接受安捷伦科技公司授予的“安捷伦思想领袖奖”后所发表的演说中,呼吁应尽快为即将到来的糖科学时代,开发相应科研仪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1世纪生命科学的腾飞,其实是建立在上世纪中叶蛋白质、核酸的化学结构研究有着根本性突破的基础之上。质谱仪、同步辐射装置、冷冻电镜等昂贵的设备,都只为更清晰地看到蛋白质大分子的结构,从而弄清它们的功能。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们逐步有能力问津结构更复杂的生命分子——糖。这将开启人类药物研发的新纪元!目前令小分子药物束手无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肿瘤等复杂疾病,有可能在糖类药物中寻找到它们的“克星”。
“如果没有合适的仪器,糖的研究将无从下手!”蒋华良在讲演中提到,目前的分析测试仪器只能研究一些简单的糖类,如果一个糖分子由超过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那现有仪器就难以看清其结构了。
目前,科学家仅仅发现糖类分子在疾病治疗中有着与传统小分子药物方式迥异的作用机理,并对很多复杂疾病有效,但尚无能力对大量糖分子进行研究。“比如,传统小分子药物必须进入血液、组织才能发挥作用,但糖类分子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发挥作用。”他认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糖药物这个崭新的科研领域中,必定会需要大量不同于以往的仪器设备与实验手段。
这个领域究竟有多大?“谁能把糖的序列像蛋白质一样测清楚,那就是诺奖级成果!”蒋华良说,糖的结构比蛋白质、核酸更复杂,同样的分子组成,可能出现的结构变化数量大到难以想象,现有的计算手段就无法用于糖类,需要研发新的仪器、寻找新的参数,才能为科学家提供基本的研究素材。而且,糖类药物的筛选方式、评价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安全评价等技术与标准体系,与传统药物也迥然不同。
目前,上海市已启动糖类药物研究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作为专项负责技术的领衔科学家,蒋华良正着手布局大量的技术研发。“我们亟需建立起一个糖资源库。糖的来源很多,如果可以做成一个糖谱库,发展出新的筛选方法,就能加速糖药物的研究。”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开辟新的机制,当新的技术与标准尚未形成之时,先不要用旧标准去生搬硬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糖类药物研发应该尝试更多的新探索。”
“这是我国新药研发的一个历史契机。”他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医药产业百废待兴,几十年都只能生产仿制药。直到新世纪,我国新药研发才逐渐走到了模仿型创新的阶段,去年有几十个创新药上市,市值超过400亿元,同时出现了大批生物医药的研发公司。“我们到了去做原始创新药物的时候。我们希望,到2035年,我国能够走到世界新药研发的第二方阵的前列——第一方阵是美国、欧洲、日本,第二方阵有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
蒋华良呼吁,国内科研、医疗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应及时跟进这一新领域,迎难而上,“过去我们药物研发大量使用国外仪器设备,容易受制于人。”蒋华良说,科研人员需要技术,但研制仪器是弱项,他希望在强大的国内科研需求牵引下,未来能够用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国产设备。
作者:许琦敏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