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知道
人生从此只有25年
不知你会选择怎样度过这剩下的25年?
残酷的题摆在了只有30岁的王逸平面前
▲1993年,30岁的王逸平被确诊已患上肠道不治之症克罗恩病,截至目前无药可医、无法根治
2018年4月11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逸平倒下了
距离他的离开已经过去了大约半年
他的学生们、同事们都还好吗?
我们再次走访了那些与王逸平有关的人和事
实验室:一切似乎都和以前一样
推门而入
一股淡淡的烟尘味扑面而来
▲王逸平的办公室
茶几上
还放着几盒针剂
那张红棕色沙发是王逸平最后倒下的地方
在和死神最后的搏斗中
救急的止痛针终究没能再次让他“再战一回”
▲王逸平最后倒在了这张沙发上
降脂药物正在开展临床前研究
丹参多酚酸盐口服剂的研制刚刚出现曙光
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硫酸舒欣啶才上二期临床
……
密密麻麻的工作记录在未能成行的行程表上
▲日历表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未尽的行程
为了多做一款能让更多人获益的创新药
他此生已经如此争分夺秒
却依然没能完成“再做两个新药”的心愿
▲王逸平与学生一起做实验
半年多了
由王逸平意外离世所带来的震动和无措
正在慢慢被抚平
▲王逸平的实验室仍然在继续着未尽的课题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分流入其他课题组
王逸平生前合作过的课题组
和所里的其他药理老师
指导王逸平高年级的学生继续推进实验
原由他负责的项目也有了新的安排
▲王逸平课题组合影
尽管实验室比往日清冷了很多
可实验室依然整齐、干净
他的学生们都说
王老师虽然走了
但是我们不能像一盘散沙
该做什么都要做好
不能辜负他对我们的栽培
一切都像是他没离开过一样
可是又有一点不一样了
11月初一个无人的深夜
王逸平的学生李惠惠一个人呆坐在实验室
闷头大哭
眼下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
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该往哪个方向推进?
“没有王老师,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惠惠说着又哽咽了起来
她多希望
王逸平能够像过去一样,走进实验室
看着灰头土脸的学生鼓励说
“没关系的,总会过去的!”
▲2017年3月17日,王逸平研究员(右一)在动物实验室
老战友:王逸平这三个字依然是伤疤
一直到半年后
与王逸平合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搭档宣利江
终于有勇气
重新推开王逸平办公室的大门
可是刚踏进门口
宣利江却又不由转回了身——
他不在了
“他太操劳了。”宣利江说
所里的人都知道他患着病
总劝他多休息、别操劳了
可谁也没想过他的病这样重
▲王逸平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他的药
所里做科研的人很多
可没有谁像他这般争分夺秒
好像总怕时间会逃跑似的
▲王逸平的病程日记
时间对他而言是真的会逃跑啊!
1992年,他们合作研发的丹参多酚酸盐
▲宣利江(左)与王逸平(右)
就在次年
王逸平发现自己患了肠道不治之症克罗恩病
截至目前无药可医、无法根治
死亡
赤裸裸地摆在了那个意气风发的王逸平面前
就在得知病情后一年
31岁的他成了所里最年轻的课题组长
做成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时也才42岁
宣利江一直记得这样一幕
当他告诉王逸平
自己去医院走访时
听到病人在说
“这个丹参注射剂好啊”
王逸平得意地笑了
这个药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
2000多万患者受益
或许因为身患重症
他才更理解
一个真正有效的好药对患者意味着什么
或许因为寿命可期
他才更珍惜宝贵的时间去追逐人生的真谛
院所:要找到完全替代他的人,太难了!
王逸平离开以后
不断有人给宣利江打电话
问他原有的项目谁来跟进?
“我也无可奈何。”宣利江说
有些工作所里实在找不到人接替
只能再去所外找
而所外又有谁能补上他的位置呢?
左建平
承接了市药效与安全评价平台负责人一职
他说
王逸平既懂科研又熟悉产业转化
他一离开
心血管药理评价工作缺了一块
▲左建平
王逸平做了二十几年心血管药物的研发
是国内少有的兼修药理与药物开发的科学家
要找到像他这样高水平的还需要一段时间
可是
王逸平并不希望自己的离开
给科研工作带来一些不便
在他的办公室里
两个柜子里摆放着所有的科研档案材料
▲满柜分类归档的科研数据和材料
仅仅关于硫酸舒欣啶的数据就有满满一柜子
保存得非常完整
电子版和纸质版都有存档
对此,药物所科研处副处长李剑峰很感动
▲写给王逸平的信件还没有拆封
因为,这些档案的存在
让每一个接手他工作的人都能有迹可循
以后:最好的纪念是把他未尽的工作完成
几周前
在药物所的一次例行党课上
汇报人一提起王逸平
全场不禁泪眼婆娑
王逸平走了
可他的精神却感染着更多人
“人总要追求些更高价值的东西。”宣利江说
他对药与生命又了新的体悟
每一粒药的背后
都是一个个期盼着救助的患者
药是生命的希望
宣利江说
他对做创新好药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同时他对科研的胆子却更‘小’了
他感觉到药都要对患者负责
必须把安全性和疗效做好
不能有一丝差错
完成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后
为让更多人获利
王逸平和宣利江想到了做口服液
适应症、药理活性等工作都要重头再来
他们已经一起努力了二十多年
剩下的工作宣利江还将继续下去
他们曾共同所期待那些科研事业
王逸平未尽的
宣利江决心要去完成
他说
待到功成日
就到王逸平的坟前
一一讲给王逸平听
▲王逸平实验室的窗外,几株鲜花开得烂漫
一种紧迫感
始终弥漫在王逸平生前的实验室里
高级实验师赵晶
在这几个月里同时做着两三个实验
实验试剂的滴取需要反复抬肩
导致赵晶肩周炎再度复发
“很累也很无助,但我必须做出个结果!”
强忍着泪,赵晶很是坚定
▲药物所的一角,王逸平曾经走过
她还记得八年前第一次见到王逸平
执拗地对他说“我要做新药”
王逸平开心地笑了
▲2007年4月22日,王逸平(第一排右一)研究组湖边留影
八年里
王逸平把药理实验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
一一传授给她
身体力行地教育她
做药要严谨、需要反复论证
▲2017年教师节,王逸平研究员(中)与学生合影
每次赵晶都感觉“为什么要那么繁琐”
可每次和王逸平讨论之后
又会主动去申领更多的实验动物
“这么多年
我们对王老师的感激已无法用谢谢来表达
对他最好的感谢
就是做好每一件他交待给我们的任务。”
▲2017年7月10日,导师面对面环节王逸平研究员向营员做《心血管药理》PPT报告
刚刚毕业的高菲一下班就又回到了实验室
师妹李惠惠的难题
师兄师姐们一起帮着她捋思路
高菲说
“既然王老师已经不在了,我们一起面对!”
逝者已逝
而他的精神仍然屹立
后人
将在他留下的隐隐小路上
继续走向曙光之处
就像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
王逸平说得那样:
碰到困难和低谷
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再战一个回合”
能够坚持“再战一个回合”的人
是不会被打垮的
作者:金婉霞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