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其俊
上海目前共有公墓用地7500余亩,已用去5600余亩,仅剩不足2000亩,而每年死亡人口近13万,按照现在每年100余亩的殡葬用地使用速度计算,只够再维持20余年。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墓地资源紧缺已是不争的事实,“活人”与“死人”争地的矛盾不断凸显。节地生态葬成了殡葬业的不二选择。
节地葬为更多人接受
“目前选择传统墓碑葬式的市民占59%,选择树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骨灰深埋和格位存放等多种节地生态葬的占41%,说明节地生态安葬的理念正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上海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昨天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王宏阶说,1997年时,上海地方法规曾允许墓地面积达到每座双穴墓3平方米,但从2006-2007年起,民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新建墓地面积每座双穴墓占地均不得超过1平方米。从那年始,本市殡葬管理部门开始大力推广面积低于1平方米的小型墓,其中主打产品面积仅在0.6-0.7平方米。
今年2月,民政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积极推进墓穴循环使用”,“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
价格在几百元至三千元
福寿园是上海最早推广节地生态葬的公墓之一,先后推出了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室内葬等多种绿色葬式。从以前绿色葬式占总量不到两成,到如今已占墓地总销售量的近五成,价格从几百元起,最多也只需花费3000元左右。如该园推出的“天堂团聚葬”,采用超节地、高科技方法,在具有一定深度的椁体内放置多层骨灰盒架,将一代又一代逝者的骨灰盒垂直向下次第放置在骨灰盒架上,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福寿园国际集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伊华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将改变人们对墓地产品持有的传统观念。她表示,经常会有市民来咨询这种节地生态葬法,因此,上海在这方面应该能够大有所为。
而上海永福园推出的山体壁葬“紫金山”葬法也得到了不少市民的认可。由20多万方土堆砌而成的“紫金山”,下有一座3层楼的室内壁葬,整个墓穴虽然只有3平方米,却可以纵向进行安葬,最多能安葬四五代人,也就是8-10个骨灰盒,而如果8-10个骨灰盒横向摆放就要占地15-20平方米。永福园负责人徐渭岳告诉记者:“这种室内壁葬方式既符合普通老百姓入土为安的传统心理需求,又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我们接下来还要大力推广。”
倡导“厚养薄葬方为孝”
那么,面对根深蒂固的“入土为安”“树碑立传”的传统殡葬观念,如何才能更好地来推进节地生态葬的普及呢?
在王宏阶看来,真正意义上的节地生态葬应该是实现骨灰终极处理,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引导,以此来改变市民传统的殡葬观念。要倡导“厚养薄葬方为孝”的理念,提倡在老人生前多多尽孝,身后事采用节约环保的形式。
他还表示,上海对海葬给予2000元补贴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在保持这种做法的同时,应该加大惠民殡葬的力度,促进海葬常态化。相关部门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把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用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除此之外,对于上海现行殡葬管理条例墓穴使用年限不超过70年的规定,上海还应该积极探索墓穴的循环使用,合理规范墓穴使用期限,将这部分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