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撤二建一”后的静安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在海上文化中心的大会现场,静安毫无保留地“拆解”了自身基因,描绘发展蓝图——通过“一轴三带”发展战略,打造一个让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国际静安、圆梦福地”。在新起点推动静安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努力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
新静安的基因被拆解如下:“撤二建一”后,静安获得了更大的体量、更高的能级、更广的辐射范围,以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已在静安基本形成,第三产业比重达到国际一流城区水平;发展空间也更为广阔,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既有南京西路地区、苏河湾地区、大宁地区和市北地区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重点发展区域,又有延安路、内环、中环、南北高架等重要交通轴线,还有苏州河在中心城区河湾最多、风景最美的岸线,使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资源要素更为丰富,特别是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检测认证、文化创意等产业将得到整合与优化,服务经济的产业链更完善、创新链更齐全、价值链更凸显,城区综合竞争优势彰显。同时,瓶颈短板也被直视: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还存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影响了南北融合,保障改善民生任务十分艰巨。
会议明确,今后静安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三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环境更加优美、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区、均衡均质的和谐城区、精品精致的美丽城区、开明开放的国际城区、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区。
区委书记安路生对“一轴三带”发展战略给出解读。“三带”,就是对接上海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总体思路,牢牢把握上海加快建设重要功能集聚区的重要机遇,延续并放大原来两区已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功能优势和人文优势,打造三个空间上相互呼应、功能上相互补充、形态上各具特色,协调联动、互促互进的发展带:
一是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主动用好上海城市东西发展主轴中心节点的区位优势,凸显“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特征,坚持做高、做宽、做厚,依托高品质商务楼宇、便捷交通环境和高能级专业服务,重点发展以高端商务商业为代表的产业体系,依托完善的功能配套设施和社区服务,重点建设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区,打造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具标志性的区域。
二是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主动发挥上海沿江沿河开发重要区域的作用,凸显“水脉、文脉、绿脉、人脉”特征,突出文化创意、商务商贸、休闲旅游、生态宜居四大功能,全面提升苏州河两岸商务商业功能和城区面貌形象,成为带动新静安南北协调发展的引擎,打造中心城区新地标。
三是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主动承接中环“黄金走廊”功能,凸显“创新创意、产城融合”特征,坚持两翼齐飞发展格局,依托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腹地,推动产业园区、商业街区、大学校区、居住社区等联动发展,着力提升产业能级、放大经济增量、着力优化城区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打造上海宜居宜业的示范城区。
“一轴”,就是从静安南北纵深较长、发展梯度明显、文化特色各异的实际出发,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协调“三带”联动,统筹区域发展。这一复合发展轴承担区域交通连接、资源联动、产业互补、文化融合、品质协调的重要功能。发挥交通连接功能,打破苏州河、铁路、高架等空间分隔,串联形成贯通南北、高效便捷的大通道,为要素集聚、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创造良好条件,发挥资源联动功能,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有机衔接,实现对城区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和战略提升。发挥产业互补功能,连通高端商务商业集群、创新创业产业园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片区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规模效应,促进各优势产业错位互补,形成完整的服务经济产业链。发挥文化融合功能,推动特色文化交流整合,增强新静安凝聚力和归属感,发挥品质协调功能,加大管理建设力度,点上打造、线上延伸、面上拓展、促进城区市容面貌、都市道路景观、市民生活品质整体提升。
紧抓这条“主纲”,怀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宽阔胸襟,静安明确,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推进六方面工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增强城区发展后劲;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管理建设并举,着力提升城区形象品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提升城区软实力;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