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上海与云南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为云南全省。今年的沪滇协作将站在新起点上,定好位、起好步、开好局,始终站在推动“乡村振兴”这个新起点上谋划。而援滇的200多名上海干部,每一个人,都有故事。他们的脚步丈量着七彩云南的39.4万平方公里。一个个肩负使命的援滇干部,像一只只发光的小萤火虫,照亮了一条条通往大山深处的扶贫路。
第十批援滇干部宋杰的父亲是上海首批援滇干部,曾作为金山区协作交流办主任奔走在上海普洱两地推进沪滇帮扶工作。宋杰的妻子则在2016年以上海医疗专家志愿者的身份在普洱市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帮扶。在父亲、妻子的熏陶下,他和遥远的云南大山早已成为了“熟悉的陌生人”。
当听闻金山区将挑选3名干部赴滇开展援滇工作时,宋杰毫不犹豫主动请缨。“我开了家里援滇的头,你要收好这个尾,用心努力做好帮扶工作。”,临行前父亲的话深深烙在宋杰心里。2019年挂职期满时,景东县尚未脱贫,宋杰再次主动申请留滇挂职至今。
如今,他的女儿也加入家人的行列,牵头策划组织“沪滇青年学生两地英语交流提高专项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定期定点和景东一中学子进行远程交流指导,并利用假期到实地交流。
多年后,宋杰的名字将成为景东的过去,但景东人民不会忘却“一家三代四人”为景东的无私奉献。
第十一批援滇干部顾诚挂任楚雄州武定县扶贫办副主任,他的爱人杨芸帆老师满载着嘉定区教育局和安亭小学领导的嘱托,于2020年也踏上了云南支教之路。
第十一批援滇干部顾瑜挂任麻栗坡县委常委、副县长,他17岁的女儿顾晓雨,2020年用多年积蓄的5万元压岁钱,在麻栗坡县铁厂乡普追村小学,建了一个“希望澡堂”,156个学生终于可以天天洗澡。
援滇干部中还有5个年轻人,他们还未成家就跨越了2000公里从上海来到云南。他们中有的即将要结婚、有的刚谈恋爱正在热恋期。
吴轶君则是其中的一名85后单身的援滇干部。起初,父母因为他未成家,不肯放他去云南工作。但经不过吴轶君反复软磨硬泡,父母终于支持。转眼,2019年7月又值上海市市派干部新一轮轮换,他又接受组织安排,重新再援3年,吴轶君丝毫没有犹豫,甘做东西部扶贫的单身侠。
在援滇干部队伍中,还有一位连任三批组长的援滇“铁人”,职业生涯的最后6年,罗晓平是在对这片红土地的饱满激情中度过的。作为第九、第十、第十一批援滇干部联络组组长,他从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开始,就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上海帮扶的州市他每年至少跑一次,有些重点州市甚至要跑六七次以上,帮扶的各项工作内容都做到心中有谱。有的时候过度劳累导致颈椎病犯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也不去医院就医,而是用保鲜膜包着缓解下疼痛,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正是这种精神、这种担当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援滇干部,源源不断地引导上海力量来到云南。仅2020年度沪滇东西部扶贫协作计划实施项目1598个,实际完工项目1535个,带动了84万余建档立卡户受益。
编辑:沈竹士
责任编辑:赵征南
来源:综合申工社、沪滇协作、云南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