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境内,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以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地质遗迹、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主,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为一体,以其独特性、珍稀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著称,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展示价值。
普达措国家公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6年以前的自主开发阶段;2006年—2015年省、州政府试水建设的试点阶段; 2015年至今国家层面主导开展的试点工作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见证了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体验活动从无序到有序、公园旅游管理从粗放式到规范化、生态环境保护由弱到强和公园民生由贫困到奔小康的巨大转变。自2012年开展大众生态旅游以来,截至2019年接待游客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9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同时,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规划中就明确有社区发展功能,对公园周边社区实施反哺政策及教育补贴,并适当解决就业。该政策惠及周边23个村民小组,870多户村民,2008年至2013年6月公司支付反哺资金2793.6万元,投入为社区创收的经营性建设2300多万元,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600万元,三项预计投入5993万元;2013年至2018年第二轮反哺资金预计1800万/每年,5年将近达到9000万元。
过去,国家公园周边社区是香格里拉的贫困地区,粮食都需要国家救济;近年来,由于国家公园的直接反哺和间接带动,已经基本实现脱贫。
在从事公园具体经营活动的普达措旅业分公司300多名员工中,在公园就业的社区群众占了公司总员工的32%,主要从事环保车驾驶员、环卫人员、护林员及部分解说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为推动公园社区的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普达措国家公园反哺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社区群众的增收,增加了公园社区的就业机遇,改善了公园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社区群众参与公园巡护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强化了村民保护好生态是永续收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村民的保护意识从“要我保护”的被动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的积极主动保护,为构建公园社区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思想:日益重视文化教育,积极培养下一代就读于各种专业院校,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本报记者 付鑫鑫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