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群众做实事,为三色班玛添光彩”,怀揣着这颗初心,肩负着这份使命,2016年夏天,我溯江而上,满怀激情来到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来到这片充满玛域神秘和发展活力的热土,我为有幸能成为班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而自豪,也为自己能克服困难成就自我而高兴。
初到果洛班玛,从零海拔到海拔4千多米,不仅要忍受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更要把寂寞当作生活的调料,每一次呼吸心跳都仿佛会用尽全身力气,胸闷气短、手脚发软、彻夜难眠,不到一个月我就瘦了十多斤,这份青藏高原给我的独特见面礼,让我心绪难平。但临行前组织和领导的嘱托、亲人和朋友的期许及之后当地群众的期盼,让我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心想一定要挺过去,决不做“逃兵”。
三年来,我严格按照沪青两地党委政府的要求,聚焦脱贫攻坚主责主业,以上海援青联络组提出的“狠抓质量铸品牌、精准扶贫有担当”和“砥砺品格、快乐援青、服务为民、建功雪域”两个主题实践活动为工作主线,依托青浦大后方和爱心企业(人士)的鼎力支持,积极配合援青副县长高峰,共推进落实对口支援班玛县计划内项目43项,总投资12892万元;筹集计划外资金物资2千多万元,为班玛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我们援青在外,虽说有困难、会孤独,但有组织领导的关怀,有当地干部群众的关心,有援青兄弟的相互照料,都能逐渐适应。但想想家里,儿子、丈夫、父亲的角色空缺三年,家人需要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和艰辛?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拖累,硬是咬牙挺了过来。没有家人的全力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在高原的全力以赴。记得刚来青没多久,有一天,手机突然响起,来电号码是父亲的手机号,令我有些意外和不安。听完电话,我眼前一阵漆黑,耳朵嗡嗡作响,眼泪夺眶而出,心口有种被撕扯的疼痛。父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母亲昨天住进了上海肿瘤医院,后天做手术,为了不让我担心,不影响我工作,所以没有提前告诉我。那一夜,我又失眠了,眼泪打湿了枕巾。那时正逢第一次援青项目现场检查,我唯一能做的只有为母亲祈福,保佑她手术顺利。
来到班玛,我才真正对我们的国情民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我们党的脱贫攻坚战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班玛我有两户“亲戚”,其中一户特别困难,丈夫过早离世,儿子没有工作,儿媳得了包虫病(高原“虫癌”),还有两个学前小朋友需要照顾,一家人靠卖酥油为生,年收入不到5千元,可谓家徒四壁。作为援青干部,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到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我千方百计协调当地政府和青浦爱心人士,帮他儿子找了个护林员的工作,给他们家打了一口井,从源头上解决“亲戚”家稳定收入,实现脱贫和喝干净水,防止包虫病的问题。看到一家人因为有了希望而绽放的笑容,我不由思绪万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通过就业拔掉穷根,通过教育斩断贫困……,在这些方面我还能做些什么?
2018年9月,我联系了5家青浦企业参加了由援青联络组和果洛州人社局联合主办的“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州就业专场招聘会”,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经过面试、筛选、体检,首批22名青年赴沪就业,其中11名是贫困人口,平均年龄23岁。2019年5月,在快要离青之前,我个人向班玛县4所小学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2000余册课外书籍。
三年来,我的皮肤黑了、头发白了……,但我的初心不会改变,使命还会延续。这三年,是班玛的党员干部教育了我、是红军沟精神教导了我、是民族团结教化了我。在援青即将届满之时,对青海、果洛、班玛充满了感恩之情和不舍之意,我会把“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带回青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在新的岗位上再建新的功勋。祝福青海、祝福果洛、祝福班玛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爱国情·奋斗者——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15)
编者按:2019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展示上海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成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爱国情,奋斗者——来自对口帮扶一线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日前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讴歌援建奋斗者、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向本市援外干部人才、志愿者以及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爱心人士等征集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的做法、经验、成效、感悟等以及相关图片、音视频材料,全面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将在“文汇”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青浦党建
作者:金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