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深化互利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和试验田。”在安倍10月的访华行程中,围绕“一带一路”的合作,料是重点;相关部委还将举行“技术革新对话”,就加强高科技领域双边合作求得共识。
众所周知,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下一代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代表,万物互联将致传统制造业颠覆及重构。中日面临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爬坡及产业技术升级。对此,理应借鉴中德携手应对挑战的胸襟——2016年汉诺威工博会期间,两国成立“11+7”的工业城市联盟,推动姊妹城市拥抱现代制造业。
中国兼具制造大国与使用大国的双重身份,大数据资源丰富。鉴于“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信息产业及相关政策,较之地理空间色彩浓厚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乃至侧重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丝绸之路”,重视信息技术的“数字丝绸之路”或成中日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一是两国应推动“制造哲学”和“制造文化”的互学互鉴——理清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得失,审视各自竞争力优劣势,以适应国际制造业格局新变化;进而将新产业革命孕育的“转型力量”与经济增长战略挂钩,以增进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上的网络协同,构建及夯实“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的基础。
二是聚合中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出台的产业、技术、贸易和市场政策优惠,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合作。中国将进一步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制造业开放,用好大数据资源竞争优势,引领关于数字信息处理的国际规则制定。
三是携手推动沿线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畅通“信息丝绸之路”。据悉,日本政府在酝酿提供政策性资金,援助“一带一路”沿线的中日联合项目。其中,提高物流网便利性是扶持重点。鉴此,“铁公鸡”(铁路、公路、基建)项目不可或缺,虚拟联通经络更应与时俱进——加强沿线各国商品和金融数据跨境流所需的互联网、物联网等。
四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扩大中国对日本高品质商品的进口。中国经济结构渐向以个人消费为主的内需主导型转换,刺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日本经产省估计,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从2017年的1.337万亿日元增至2020年的1.905万亿日元。中日企业乘跨境经济之顺风,势将获得巨额“特需”。
旧荷但比新荷深,新荷总比旧荷翠。这几年,神户制钢等日企相继曝出质量丑闻,凸显“日本制造业破绽”。究其根本,乃日本制造业囿于传统工业革命的标准化+合理化模式,奉为圭臬的“合理化经营”神通不在。鉴此,有不少日本专家认为,日企需向中企学习“创新探索”办法,引进新一代数字技术,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来改变制造业。
从2010年起,中国跃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直面新工业革命浪潮,中企力推工厂自动化,积极拥抱智能制造。2015年起,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大幅增长。2017年以后,中国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创新和智能制造,对招商引资提出更高要求。
日本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年中日建交迄今,两国关系磕磕碰碰,停停走走,其重要启示即是政治关系发展离不开经贸合作推动。正如日本权威的《金融财政商贸》撰文所指:“日企长年的海外投资经验与中企的资金实力相结合的全球化商业行为,应是合理的战略。”
值此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之际,两国经济界、学术界应进一步做好以互通有无、计利天下为主旨的“丝路精神”阐释,以古“丝绸之路”的“大敦煌”等吉祥物带有的文明基因,作为历史纽带、文化符号与合作图腾,唤起中日两国共同记忆,消除隔阂,化解互疑,不懈推进数字经济合作。
作者:陆忠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编辑:吴姝 王卓一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