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15时58分,上海市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浦东国际机场一架埃航波音777货机起火。接到报警后,指挥中心先后调派浦东、特勤、闵行3个支队,15个消防救援站,38辆消防车,共计200余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
川沙消防救援站距离浦东国际机场14公里,常年承担着机场内部的灭火救援和保卫任务。火灾发生后,川沙站在指导员陈海啸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出动灭火救援力量奔赴火场,作为第一支到场的救援力量,看到现场货机尾部被烧穿,大量浓烟从前舱门和后货舱门冒出,指挥员陈海啸沉着冷静,思路清晰。他首先向机场消防现场指挥询问了现场的基本情况。“飞机内有没有人员被困?飞机内装载了什么货物?有没有爆炸的危险?飞机油箱冷却力量足够吗?”机场指挥给出的回答是“飞机内暂无人员被困报告,装载的具体货物不明,但可以确定飞机内部前后侧都有锂电池组,存在爆炸危险。油箱内有25吨航空煤油,油箱急待冷却!”。听到存在爆炸危险的信息后,陈海啸的眼眸中没有出现一丝恐惧和迟疑,他立即部署初战力量:安排1门移动水炮和2支水枪加强对右侧油箱的冷却防护;协调机场消防的扑救力量,加强对两翼油箱的冷却;设置2支水枪对前舱门位置进行冷却,阻止火势向飞机前侧蔓延。
但是,现场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从前舱门内冒出的烟更浓了!“必须要内攻!不然就蔓延过来了!”陈海啸果断下令,改用内攻手段实施扑救。“太危险了,前侧有锂电池组,还是别进去了吧!”机场指挥赶忙阻止道。“现在还是烟,再不进去,等火过来就真的要爆炸了。”陈海啸头也没回,背起防护装备就往前走,“把金属拉梯架起来,汪洋跟我一起,我们两个人内攻,一定要把水枪架在里面”,他又补充到“下面的水枪做好掩护,在我们进去前把火压住”。
由于没有平台,登上飞机只能通过架设金属拉梯,陈海啸和副站长汪洋组成的内攻小组在水枪和水炮的掩护下登梯进攻。就在即将进入舱门时,因为飞机的表面被泡沫水淋过,已变得异常湿滑,导致梯子瞬时滑歪了一段。正在梯上攀爬的陈海啸刹那间被泡沫覆盖,视野丢失,人连同梯子一起倾斜了一些,整把金属梯摇摇欲坠!此时,他赶忙侧过身体,重新稳住梯头,右手顺势搂住梯档,用手势指示地面队员重新稳固金属梯。
16时20分许,内攻小组成功将水枪设置在机舱内部。机舱内,浓烟伴随着高温,能见度几乎为零,感知全靠双手。
浓烟环境下,陈海啸对着另一名内攻人员说:“我们先摸索一下有没有被困人员。”
突然,从机舱隔断处传来“砰砰”的爆炸声,黑烟瞬间吞没了二人,一股热浪涌出。
“蹲下,拉住墙!我俩一起把枪扶住!”陈海啸与汪洋同时扒住机壁防止被热浪冲飞。
“外面的把水枪压过来,里面看不到了。”地面的水枪手看到浓烟涌出,马上调整射流位置,让二人能够有更好的视线。
“有没有摸到人?”
“我这里没有!”
“好的,我这里也没有发现”
再三确认机舱内没有被困人员以后,陈海啸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内攻小组继续推进,二人一枪借助飞机结构硬生生将烟气压住,阻止其向飞机驾驶舱蔓延。
“看来,要继续扑救,就需要一个平台重新开辟进攻通道,单靠梯子还不太够。”于是他向指挥中心汇报:“我需要一辆登机车!”
16时42分,内攻小组撤离,此时距离组织内攻已经过去近30分钟,陈海啸背负的空气呼吸器开始报警,再晚几分钟,可能就出不来了。
随着增援力量的陆续抵达,火场的优势兵力逐渐形成。在现场指挥部的重新部署下,调整了灭火力量。同时,利用两台登机车重新开辟了进攻通道,陈海啸所属的队站继续负责前机舱部分。
“我对内部环境比较熟悉,还是由我带领内攻小组进攻。”在部署完队站对应任务后,陈海啸换了一具空气呼吸器,再次带领人员内攻。前舱与货舱之间有个宽60厘米的通道门,只要守住这个门就可以保证驾驶舱的仪器不受威胁,“这次我们的任务是在内部架设水炮,为后续的扑救创造条件。”
17时01分,现场的明火已基本被扑灭,但由于货物堆放紧密,货品内部仍然存在阴燃的可能,必须将货物逐件翻开查看才能确保内部完全熄灭。于是陈海啸又更换了一具空气呼吸器,在稍作休息后第三次带领队员进攻翻查。
燃烧后的货舱内部对于穿戴全身防护装备的消防员来说十分狭窄,内部空间仅容纳两人同时作业。在水枪的掩护下,他通过热成像仪的逐个查看货物的情况。在他第四次更换完空气呼吸器后,现场完成了前后舱的贯通,此次战斗宣告胜利!
接下来是长达几小时的冷却与收残工作,陈海啸却没有选择片刻休息,而是带领队员们继续奋战在最前面,直至夜晚22时12分,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车内,拿起电台报下返队,川沙消防站在完成任务后最后一个返队。
这是一场勇气的较量,考验的是千钧一发之际舍我其谁义无反顾的英勇果敢;这是一场智慧的较量,考验的是在变化万千的火场中准确研判当机立断……在这样一场激烈的较量和巨大的考验面前,陈海啸和他的战友们用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和一如既往的英勇果敢,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编辑:邢千里
责任编辑:王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