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上海最美菜市场”的黎安集,在传统菜场基础上注入市集文化,为市民带来买菜、休闲、社交于一体的品质生活体验。
菜场是一面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镜子,也是最具生活气息、最接地气的地方,它聚焦了民生、经济、商业、城市规划等多个命题。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和改革变迁,“马大嫂”口中的小菜场正改头换面不断升级。
▲黎安集外景。
▲黎安集摊位前的卡通标识。
从马路菜场到室内菜场启动标准化改造,再到标准化菜场基本实现全覆盖转型,从颜值不断提升到注入科技“智慧芯”……由外及里的迭代更新,使得小小菜市场成为这个时代民生发展的生动注脚。
▲黄浦区永年菜场“老店新开”,以“网红菜场”的姿态全新亮相,宽敞整洁的环境,让顾客满意,摊主舒心。
▲永年菜场入口处的摊主介绍。
▲永年菜场的生鲜柜台干净整洁。
为了规范市场发展,自2005年起,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开始引导菜市场管理方先后进行以硬件提升为主的1.0版标准化菜场改造和侧重内容更新的2.0版示范性标准化菜场建设,如今3.0版菜场综合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海用十多年时间,让小菜场建设实现了“三级跳”——不仅环境变得敞亮整洁,而且还承载起更多社区功能。
▲愚园公共市集将社区菜场、便民小店和大众餐饮等整合在一起,打造社区生活综合体。
▲愚园公共市集里的裁缝铺。
时下,菜场的社交标签正被悄悄放大,这里已不仅仅是买菜的地方,许多新生代菜场经过设计改造,和社区邻里中心“合二为一”,叠加了咖啡店、烘焙坊、花店、文创集市等功能,变得小资文艺范十足,为这方小小空间注入了更多人际交往和情感元素,成为社区管理的新抓手。同时,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生鲜超市、无人菜场、AI智慧菜场和电商线下直营店等的出现,满足了年轻一代对菜场的新需求。
▲家门口的小菜场变身宽敞整洁的生鲜超市。
▲“美天优选”既有超市舒适的环境,又保留了传统菜场的格局,富有人情味和烟火气。
菜场蕴含着上海人的生活哲学,只要充满故事与邂逅的场景不变,无论什么形态,无论如何跨界,永远会有生命力。这也是上海这座引领消费潮流的城市,未来值得进一步打造的新领域。
▲运用人脸识别、智能货架、机器人导购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菜场”已在社区试水。
▲长宁美天AI菜场内,顾客扫掌纹购物。
▲版面刊登于文汇报2019年10月23日第4版“镜头纪实”。
作者:袁婧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