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位于乾清宫西侧,自雍正皇帝始,至溥仪出宫,清朝有八位皇帝在此居住。
初秋的北京,风和日丽,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紫禁城的红墙绿瓦显得格外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纷至沓来,已“闭关”两年零八个月的养心殿热闹非凡。
▲养心殿正脊顶部,工匠小心翼翼打开琉璃瓦,取出内部砖块,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左二)与老院长郑欣淼(右二)共同“请”出具有镇殿意义的彩绘宝匣。
9月3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老院长郑欣淼一同攀上养心殿屋顶。工匠小心翼翼打开琉璃瓦,取出内部砖块,两位院长共同“请”出了具有镇殿意义的彩绘宝匣。取宝匣,意味着这处住过八位清朝皇帝的宫殿正式开启百年大修工程。
▲紫禁城中主要建筑都有宝匣,它们被安放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内作为“镇殿之物”。养心殿宝匣外部绘清晰的祥龙图案,比其他宫殿的宝匣更为精致。
这座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建筑将在2020年重新开门迎客。届时,开放面积将扩大至八成以上,并开放室内参观路线。
▲俯瞰养心殿。
开工仪式现场,历经百年风雨的养心殿已被灰白色硬板式围栏包裹住。根据养心殿区域现状和保护计划,本次修缮内容包括遵义门内的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3座文物建筑及其附属的琉璃门、木照壁等,修缮范围占地面积约770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40平方米。
▲即将迎来百年大修的养心殿外景。内部建筑已被灰白色硬板式围栏包裹住。
养心殿建于明嘉靖年间,位于内庭乾清宫西侧。自雍正皇帝始,至溥仪出宫,清朝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于此。其间不断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皇帝学习居住、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见证了垂帘听政、清帝退位等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修缮开工仪式。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整个维修过程将始终坚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三大原则,将研究精神、专家指导、人才培养贯穿始终。
▲养心殿自2015年10月8日起暂停对外开放,开始着手修缮准备工作。
养心殿自2015年10月8日起暂停对外开放。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开展文物记录撤陈、文物残损病害修复、古建筑勘察测绘、匠人培训选拔等修缮准备工作。
▲所有参与修缮工程的“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官式营造工匠都须“持证上岗”。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一大特征,就是要进行不间断地修缮和修复,才能保持状态。”单霁翔说,“紫禁城建城六百年,可以说是不断修缮的六百年。”随着明清两代不断重建、重修,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各部位作法和施工工序逐渐形成定式,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制严格的官式营造技艺。
▲养心殿内搭建起脚手架,工匠们已准备就绪。
为了展现养心殿历史风貌,两年多来故宫各部门全面介入,先后展开多项课题研究。2017—2018年间,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协同多个单位,按照“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对工匠分别进行培训。经过选拔、考核,最终有116人取得课程结业证书,19位资深工匠接受了故宫博物院聘请,为养心殿修缮工作打下人才基础。这次所有参与修缮工程的六作官式营造工匠都须“持证上岗”。
▲殿内随处可见各种标记的测量、施工点位,修缮工程正科学有序地进行。
单霁翔表示,施工的过程依然是研究性的,“一砖一瓦都必须清晰记录。不需要换的,坚决不换;需要换的,换什么材料、与历史有什么关系,要研究得明明白白。”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是故宫博物院在古建筑修缮方面的首次尝试。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是故宫博物院在古建筑修缮方面的首次尝试。养心殿项目之后,故宫博物院内所有1200栋古建筑修缮都将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必须进行全方位基础性研究铺垫以后再开工。
▲历经风雨的养心殿如同一位古稀老者,随处可见斑驳的岁月痕迹。
▲养心殿内随处可见斑驳的岁月痕迹。
▲修缮工程将根据区域现状和保护计划,严格遵循传统古建筑营造则例。
▲养心殿屋脊上的精美雕刻。
养心殿修缮工程预计2020年完成。届时,开放面积将从目前的30%扩大到80%以上。通过合理设计路线,游客可进入原状陈列的室内有序参观,全面了解养心殿的历史沿革、价值内容,从容欣赏建筑、环境和艺术品的精妙,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养心殿屋脊。
▲养心殿修缮工程预计2020年完成。届时,开放面积将从目前的30%扩大到80%以上。
作者:袁婧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刘栋 王柏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