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与父亲钱基博合影于蓝田
杨绛说:“《槐聚诗存》的作品是个‘忧世伤生’的锺书。”在国师任教时的钱锺书更是如此,艰苦陌生的环境,远离妻女,其“忧世伤生”之情无处倾诉,便倾诉在笔下,正如钱锺书《笔砚》诗所写:“笔砚犹堪驱使在,姑容涂抹答年华。”
1939年11月至1941年夏,钱锺书在创办于今湖南省涟源市蓝田光明山的国立师范学院(简称“国师”)任英语系教授、系主任。在这里,钱锺书写作了《谈艺录》上半部,创作《窗》《论快乐》《吃饭》《读伊索寓言》《谈教训》等散文,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中国诗与中国画》,并进行小说《围城》的构思。他还写了许多旧体诗,其中34首(组)收入《槐聚诗存》,从《山中寓园》至《骤雨》,约占《槐聚诗存》所收诗作的20%。
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说:“《槐聚诗存》的作品是个‘忧世伤生’的锺书。”在国师任教的钱锺书更是如此,艰苦陌生的环境,远离妻女,其“忧世伤生”之情无处倾诉,便倾诉在笔下,正如钱锺书《笔砚》诗所写:“笔砚犹堪驱使在,姑容涂抹答年华。”
▲《槐聚诗存》(钱锺书著,杨绛书)
那么“姑容涂抹”、收入《槐聚诗存》里的34首(组)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浓烈的羁旅愁绪
钱锺书到国师时,刚虚岁30,来到当时偏僻的湘中山区小镇,感觉是“偏教囚我万山深”(《夜坐》),那羁旅愁绪是何等浓烈。表现这种羁旅愁绪的诗有18首(组),占了34首(组)诗的53%。
来国师不久,他写了《窗外丛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诗曰:“宁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但此时的钱锺书面对窗外丛竹,只感觉其为秋风增萧瑟,更引发心中那漂泊的孤寂之情。
孤寂之情在人患病时更会加剧。钱锺书在国师因风寒患肩痛,有《肩痛》倾诉当时的心情。诗中说自己肩痛,不像宋代的宋子京那样有人关心,送来衣服,真羡慕他。病痛可默默忍受,孤寂之情就难忍受了。诗中反复设喻描写肩之酸痛如肩浸于醋,如吃了酸梅,如女人妒忌吃醋,只好用这幽默的诗句来消解心中的孤寂之愁。
孤寂难忍时,便会思念家乡,《山中寓园》表达的正是这种感情。在国师,钱锺书眼见学院所租李园里松树根、竹根四处随意伸展,一院清幽,而故乡无锡已沦陷日寇铁蹄之下,就产生了既来之则安之的打算,“一枝聊可借,三径已无存”。可抬头望见院里高大的树木,想到北周时期庾信写《小园赋》来抒发故国之思,便涌出极度愁苦:“故物怀乔木,羁人赋小园。水波风袅袅,摇落更消魂。”
思念家乡,更思念千里之外的亲人。当时钱锺书的妻子杨绛和三岁的女儿圆圆留在上海。1940年暑假,钱锺书与徐燕谋回沪,却因战火,道路不通,只得折返国师。这年中秋,钱锺书写下《中秋夜作》组诗,其二曰:“往年此夕共杯盘,轻别无端约屡寒。倘得乘风归去便,穷山冷月让人看。”往年这晚都是与家人共赏明月,可自离家来此,今年无法回沪,让人心冷;此刻恨不得乘风飞至妻儿身旁,这穷山僻壤的中秋之月就留给这里人赏吧。但这毕竟只是幻想,组诗三又回到现实,写自己只是秋风中满怀愁思的旅客,在寂静的李园里徘徊,忍受着轻寒,就如杜甫《月夜》所写,天上的一轮满月,只能两地各看,共同思念对方。
1941年元宵,是新年的第一个圆月之夜,但因下雨未见明月,大概上天在兆示今年回家计划可能又会落空;上天也似知人间团圆难,便不让月亮出来。《上元寄绛》如此写道:“上元去岁诗相祝,此夕清辉赏不孤。今日仍看归计左,连宵饱听雨声粗。似知独客难双照,故得天怜併月无。”诗的最后一联说:“造化宁关儿女事,强言人厄比髯苏。”虽然自然现象与儿女情事无关,但自己的厄运简直等同于苏轼,正如苏轼《登州海市并序》所说:“信我人厄非天穷。”
对时局的强烈忧患
“《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 (钱锺书著《谈艺录·序》)忧什么?“忧天将压,避地无之。”他在国师所写的诗中也充满这种强烈的对时局的担忧。
担忧战火短时不能熄灭。1940年,国师师生共度除夕,钱锺书写诗《己卯除夕》,后四句曰:“欲藉昏灯延急景,已拚劫火了来春。明朝故我还相认,愧对熙熙万态新。”今晚大家聚集一起,想借助昏暗的灯火延长易逝的时光,谈论最多的是何时战争能停息,能回家团聚。但时局不容乐观,明天是新春第一天,忧愁的心情仍如旧年,只能愧对万象更新的春天了。
还担忧国民党政府偏安一隅,不积极抗战。《读报》说,堂堂大国政府怎能以守弱之道来换取偏安重庆?这就像马远的画,将主景置于一角,没有承担抗战的主责,致使国土被日寇侵占,彼此不相连了,前人一点一点开辟的疆土,却遭到蹂躏玷污。看这破碎的山河,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屈原在《天问》中欲炼石将缺失的天补完整,但今天的现实就如岳飞诗《满江红》中盼望收复中原那样,“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也担忧官场黑暗。《戏问》诗中写当时的政府就如古代一斗葡萄酒能换取一个知州官、卖羊杂碎的也能拜将封侯,滥授官爵,致使想做官的不需努力,就如想吃鱼的为什么要临渊羡鱼;做官的不必为国家出谋划策,安于尸位素餐,毫不顾忌他人的笑骂;博取将相却只为酬私恩报私仇,不是为国家。笑问唐朝风雪中,灞桥上驮着寻诗觅句的李贺的那头驴,它的才华可做尚书令还是仆射这样的大官?诗人借古讽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也担忧自己的前途。《新岁见萤火》借黑夜中的萤火虫,宣示这样的哲理: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辨径仗心光”,但现在“上天视梦梦,前途问渺渺”。
块垒难浇的无奈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钱锺书不好酒也不好茶,解心中之忧愁唯有读书。《小诗五首》(其五)自述“难觅安心法,聊凭遮眼书”。可读书也难以解忧,《山斋晚坐》说:“心无多地书难摄,夜蓄深怀世尽包。”黑夜好像积蓄了思虑深远的怀抱,把世界全包裹了;处于这样困危的环境,是难以静心读书的。
怎么办?只好作诗。《山斋晚坐》道:“大愧玄居续解嘲。”很惭愧自己深居山中小镇而久未离开,只好像扬雄那样写诗文来自我解嘲。但写诗也不能浇心中之忧愁。《愁》诗中说:“愁挟诗来为护持,生知愁是赋诗资。有愁宁可无诗好,我愿无愁不作诗。”
读书、写诗都无法排遣心中忧愁,那就只能散步了。《傍晚不适意行》题目之意,即谓心中有忧愁而不快乐时,信步而行,欲以之忘却忧愁。但散步时所见“渐收残照隐残峦,鸦点纷还羡羽翰”,不禁羡慕暮色中乌鸦纷纷张开翅膀归窠,而自己却有家难归。《晚步》写酷暑时节诗人傍晚散步所见国师附近田野景象,看到落日的尽头是无边无际的天涯,望着它,满眼只是愁。尾联“百计不如归去好”,“归去”才是驱除忧愁的良药。
但有家难归,“归计万千都作罢,只有归心不羁马。青天大道出偏难,日夜长江思不舍。”(《遣愁》)于是,诗人把自己的愁与古人之种种愁绪进行比较,说自己的愁“恍疑鬼怪据肝肠,绝似城狐鼠藏社”。心里有愁不能说出来,会更加难受,可即使说出来,在这里能理解这种忧愁的知心者也不多。古人说:“不平物犹得其鸣”,但“独我忧心诗莫写”,为何?“诗成喋喋尽多言,譬痒隔靴搔亦假。”诗人一咏三叹地道出了心中忧愁块垒无法浇灭的万般无奈。
真挚情谊的慰藉
如果说种种忧愁是笼罩在钱锺书心头的重重乌云,那么妻儿的音讯,朋友的交往,就如云缝中漏出的阳光,给钱锺书以极大的慰藉。
1940年,杨绛把圆圆认读“朋”字的情况写信告诉钱锺书。钱锺书非常高兴,“绛书来云:三龄女学书,见今隶‘朋’字,曰:此两月相昵耳。”写下《喜忆唐刘晏事成咏》,诗中以西晋左思《娇女》诗中所夸称的“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来比拟爱女,可见钱锺书的喜悦之情。
▲1940年秋钱锺书(前排右四)参加好友汪梧封的婚礼留影
在国师,钱锺书有徐燕谋、吴亚森等挚友。徐燕谋与钱锺书一起从上海来国师任教,两人常聊天讨论写诗,或请教问题,有两首诗记载了这段难忘的交往。一首是《赵雪崧有〈偶遗忘问稚存辄得原委〉一诗,师其例赠燕谋。君好卧帐中读书》,赞徐燕谋博闻强记,常能助钱锺书解答疑难。另一首《戏燕谋》,与燕谋讨论写诗方法,说诗人写诗主张“偷天”之法,即自然天工,因而钦佩徐燕谋诗才高妙。
吴亚森即吴忠匡,时任钱基博助教,和钱锺书情意甚笃。1940年,吴忠匡代钱锺书印行《锺书君近诗》200份,该书收录1939年冬由上海赴湘途中所写旧体诗。“从此,他每有诗作,我都用夹贡纸(镇上还没有宣纸供应)强他为我录存。他总是欣然把笔,从不推拒。还为此赠与我一首律体……”(吴忠匡《记钱锺书先生》),这首律体即《吴亚森(忠匡)出纸索书余诗》,诗中风趣地说吴忠匡爱好诗文,求得书法作品藏满家中。诗人说自己的字写得纤弱,好比小孩涂鸦,这是因为自己不追求用词藻富丽的文笔书来写柔媚的书法作品。全诗风趣幽默中含庄重,既体现朋友之间的亲热,不拘言辞,又表达了自己的文艺主张。
此外,钱锺书还常与钟泰、马宗霍、章慰高、仁甫、颖之、曹典球等人唱和,感受诗友们的真挚情谊。钱锺书于1940年所写《己卯除夕》诗,激起大家的强烈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境遇,当然有着同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许多人写诗和《己卯除夕》,其中有六人的和诗刊发于《国师季刊》第六期。这种患难与共的真情多少消解了钱锺书心中的忧愁和寂寞。
从上文所述,可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钱锺书形象。刘梦芙在《二钱之诗学之研究·关于“钱学”的观察与思考》中说:“研究钱先生的学术,应该以其诗学为重点中的重点,更应该将《槐聚诗存》作为必不可缺的参照,方能全面深切地了解钱先生的诗学审美观及其整个的思想、人格。”此言颇具见地。
作者:吴勇前
编辑:薛伟平
责任编辑: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