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郎纪念集》
张 伟
祝淳翔编
中华书局出版
《唐大郎纪念集》为出版博物馆文库·史料系列之一种。内容主要分为纪念文选、诗文选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收录从1934—2016年有关唐大郎的文章,这其中有唐大郎的朋友、同事、亲属以及研究者等,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写了自己心目中的唐大郎,以时间为序,汇集起来,让读者从他的朋友圈中看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唐大郎。
第二部分从文化的角度选取了唐大郎关于戏曲、话剧、美术、文学、新闻、家庭、故乡等内容的文章。唐大郎作为民国著名报人,交游十分广泛,与社会各色人物都有交往,尤其是文化界,如夏衍、梯维、桑弧、龚之方、柯灵、吴祖光、张爱玲、潘际坰、黄裳、舒湮、魏绍昌、黄永玉、吴承惠、董鼎山、李君维、沈毓刚等。他以小报报人视角,深邃观察,用自己的一枝健笔,为我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诸多“小事”“身边事”。
文章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他自己戏称是打油诗。对于他的这些诗作,黄裳曾说,唐大郎“是用诗和诗注的形式来作新闻报导的”,他的“诗的重要特色就在于在旧体诗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做了创新的努力,而且确实获得了某种成功。他对旧体有相当深厚的修养,对前人的业绩,甚至那一套严酷的声律都表示尊重,严格遵守。但他又蔑视一切僵死、腐朽的教条,有很大的勇气来加以突破”。正因为这样,他的诗才具有独特的魅力。黄裳甚至说,唐大郎的诗注有时比诗写得还好。这些随手写下的诗注有时就是很好的杂文。
《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文本与礼俗》
马晓林著
中西书局出版
《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东西方学术界的马可·波罗研究皆历时长久。该书从马可·波罗出发,着眼于礼俗领域,运用文本比勘方法,重点利用新出碑刻史料,研究元代中国的一幅幅历史场景。
《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分为四个部分:“导论篇”全面梳理了马可·波罗研究的范畴、方法,及19世纪至今的研究史;“研究篇”研究马可·波罗所见元朝礼俗、物质文化等,聚焦中外交流,尝试解开《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未解之疑;“评介篇”评介西方学术界与该书主题相关的几部最新著作;“译文篇”则译介了部分西方重要的论文。
该书一方面证明了《马可·波罗行纪》在礼俗文化方面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揭示了蒙元时代欧亚大陆多元文化交流的众多侧面。
《大幻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
李 泽译
刘 丰译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1世纪以来,美国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介入利比亚、叙利亚内战,不仅没有给大中东地区带来民主与稳定,反而造成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同时也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美国的自由主义外交政策为何如此容易失败,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该书作者系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他通过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比较分析,来告诉读者以及更重要的政策制定者,美国自由主义对外政策注定会失败。他指出,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会约束美国在海外的自由主义霸权政策,美国采取更为克制的外交政策更有意义。这是一部清晰而引人注目的作品,对于学者、决策者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未来感兴趣的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朱鹮的遗言》
【日】小林照幸著
王 新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通过濒临灭绝的鸟类朱鹮,向人们展现人类对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偿还罪行的人们如何苦战、挣扎的报告文学,曾获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
朱鹮的学名象征着日本,这种美丽的鸟曾经遍布日本全境,但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县的佐渡观测到了它们的踪迹。当地爱鸟人士为保护最后的朱鹮不遗余力……正如该书作者所言:“与其追责,不如从根本上反思:‘对生命的慈爱’,是如何从现代日本消失的。”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
[俄] 尼·米·普尔热瓦尔斯基著
王 嘎译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普尔热瓦尔斯基是世界探险史上最著名的科学探险家之一,一生曾有四次广义的中亚之旅,留下了100多种著述,他把神秘的内陆中国呈现给了西方世界,对后世影响深远。
1970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开启了第一次中国之行,此次考察历时三年,随后他将此次经历记录在这部书里,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旅行经过,并公布了探险所获得的材料。这部书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被译为欧洲多国文字,并且多次印刷出版。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这次中国之行主要往返于两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这是欧洲人首次深入黄河和长江上游。对于自己的首次中国之行,普尔热瓦尔斯基确定的任务是:“首先是对自然地理的考察,以及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动物学研究;民族学的考察则尽可能地进行。”其实他的四次中国之行,都遵循了这样一个统一“体例”,而正是因为考察的“科学性”才使他扬名于世。普尔热瓦尔斯基的首次中国之行大致上重复了古伯察走过的道路,但显而易见的是,他的行程更富有科学成果,而这是建立在认真的勘测和记录的基础之上的。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书对我们来说,不仅有趣,而且有益。这是我们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当前中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时,我们需要把握时代的律动,需要积累更多的“在地”知识,需要更多的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交流,需要更加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
作者:蒋楚婷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徐坚忠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