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从1975年提出军队“消肿”到1985年实施百万裁军这十年里,他提出裁减军队、提高战斗力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成为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重大决策的指导思想,就是对今天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改革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975年,邓小平主张整顿军队“肿、散、骄、奢、惰”
实际上,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是从军队最先开始的,主要思想就是要“消肿”。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1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在这年出席各种关于军队工作的汇报以后的讲话中,都反复指出了部队机构很庞大,机构重叠问题很严重。
邓小平还和军队有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在部队缩减之后,除现在超编40多万人之外,可能会有100万人的处理问题。每年要正常处理5万人。要减少150万人,100万兵,50万干部。这样可以减少开支10个亿,这10个亿用来搞装备,军费开支不要减。军队要整顿,军队总人数要减少,编外干部太多要处理,优良传统要恢复。他用手指着大家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的责任更大,三个总部本身首先要整顿。”
这样艰巨的任务何时完成?邓小平当时比较乐观,他粗算了一下:整编任务从1975年算起,1977年完成,实际是三个年头、两个征兵年。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扳着手指概括了军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个字:“肿、散、骄、奢、惰”。他说:“这次会议研究精简整编,就是解决肿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散、骄、奢、惰,要联系起来解决。”
1984年,邓小平指出“争取解决我们高层领导的老化问题”
1984年11月1日,在北京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解放军高级将领正在参加中央军委座谈会。神态从容的邓小平以“裁减军队,提高军队素质”为主旨,也从这年国庆阅兵讲起,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这次阅兵国际国内反映都很好。但我说有个缺陷,就是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这表明我们军队高层领导老化,这种状态不改变不行。就是要在我当军委主席期间,争取解决我们高层领导的老化问题。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个矛盾交给新的军委主席。我希望在座的同志也不要把矛盾留给后来人。
关于军队“消肿”,邓小平说:这个话讲了快十年了。“消肿”一直是我们军队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涉及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即使战争要爆发,我们也要“消肿”。“肿”,就是表现在我们指导战争的能力不高。如果真正打起仗来,像我们现在这种臃肿状态的高层领导机构,根本不可能搞好指挥。
那么,我们军队“肿”在哪里?邓小平一语中的:主要不是“肿”在作战部队,主要是“肿”在各级领导机构,第一是三总部。国防科工委现在那么大的机构,这还不叫“肿”啊?再就是我们的大军区,每个都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人多得不得了。所以说,“消肿”主要是总部、军兵种和大军区。减100万人,恐怕大多数人要从这里减。而减了以后这些机构的效率肯定会提高。那时候,我们军队蓬蓬勃勃的兴旺气象就会真正出现。
通过这几天座谈,与会者都很赞成减到300万人这个方案。会后仅仅半年,全军就制定了裁减100万人的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
1985年,邓小平果敢坚毅地领导百万裁军
1984年11月,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怎么减法,请大家出主意,“我只讲三总部带头”。
据当时主管改革、精简工作的军队负责人回忆:1982年精简整编,我们拟定了一个三总部机关人员精简18.2%的方案,报送党中央和军委审批。邓小平阅后批示批评道:这个方案不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方案。但可作为第一步进行,以后再进一步研究。
总参谋部有关首长还记得邓小平的当面批评:总部机关那么多人,如果不精简,将来打起仗来跑也跑不赢。总部机关要那么大干什么,机关大了部门多了,扯皮的事情增多,工作效率就低。三总部搞那么多副职干什么?好多事情依靠部门来做嘛。副职多了,就官僚主义泛滥。这些指示强调,总部机关要带头“消肿”。深刻认识精简总部机关作用,不仅是总部机关自身建设的需要,而且是为全军“消肿”打开一个主要“突破口”。
据此,总参谋部在拟制1985年整编方案时,强调三总部要带头,把精简三总部机关作为首要原则列出。结果,这次整编中机关处以上机构减少了将近六分之一,人员在原有基础上平均精简了一半,从而使总部机关较之过去精干了。
1985年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中,经邓小平批准,把陆军和其他特种兵部队统一整编为陆军集团军。在海军、空军中,也加强了诸兵种的合成,初步提高了我军诸兵种合成的整体作战能力。这是我军在建设合成军队道路上迈出的新的一步,也是我军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必经途径。
从1975年提出军队“消肿”,到1985年领导百万裁军,邓小平十年磨剑,实现了重大战略决策的胜利。
——摘自《党史文苑》2014年9月[上]
作者:宋毅军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徐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