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蓝皮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报告》,上海研究院项目组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出版。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中国举办进博会正是直面大变局和大挑战、积极把握新的发展战略机遇的重要探索和尝试,也是中国以理性的态度、清醒的头脑,积极回应逆全球化思潮和世界大变局非理性认知的重要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全球化思潮与非理性认知是当前世界发生重大变局的根源和问题所在。
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新旧动能转换、国际经济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国际投资贸易革故鼎新,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深刻重塑。国际经贸格局大调整牵涉各国利益大调整,极易出现认知偏差,尤其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内外裹挟的挑战下,放弃国际合作由“对话”退回“对抗”的逆全球化现象日益严重。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经过10年的艰难调整才使经济增速重新回到3%左右,目前再次面临衰退和长期停滞的威胁。
近年来,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和规则标准发生了一系列剧烈变动与调整,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冲击了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治理体系,给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带来剧烈冲击与震荡。美国与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WTO争端解决机制濒临瘫痪,又让人们看到了美国将自身社会内部问题“外部化”,试图用政治逻辑“解决”经济问题,公然用国内法处理国际问题,使国际规则与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前,不论是北美和欧洲的老牌强国、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南亚与拉美的新兴经济体,其中一些国家和经济体以各自的方式试图绕开WTO等传统国际组织及其规则体系,谋求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路径和经贸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继美国以《美墨加三国协议》取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德国“工业4.0”战略正在加紧实施,这意味着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重构由其主导的国际经贸规则,不仅解决其内部危机,还要维持其在相关领域的主导地位,迫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按其指定的规则出牌,由此产生了从贸易到政治的激烈冲突。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想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和战略自主性,必须积极参与到构建新的公正、合理、透明的多边贸易体制和经贸规则中来。
如何在世界大变局中寻找和创造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前,全球经济秩序与治理模式重构的实质是各国的战略竞争与协调。
战略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机遇期是各国针对自身发展形势做出的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判断。一国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战略空间、战略支柱和战略定力,是该国应对持续性挑战、进行前瞻性战略思维的重要基础。
为应对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纷繁复杂的局势变化,各国或地区都在谋求战略自主,积极维护和塑造对其有利的周边关系环境,寻找和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总的来看,以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战略博弈为代表的战略博弈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辨识发展问题的思路:一种是试图通过逆全球化回归国家本位的策略手段,阻挠和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来为自身发展赢取优势和空间;另一种是坚持用全球化新思维解决全球化发展面临的问题,用扩大对外开放、增进对外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面临的难题。两种不同的战略思维,体现了不同战略在协同与合作中存在的悖论式困境。
面对世界大变局和大挑战中蕴含的战略机遇,中国从来都不是眼光向内,而是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对外保持开放发展的战略定力,对内坚定走自己道路的信念。中国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抓住了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入WTO、推动自贸区改革等战略举措,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大力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着力开拓国际市场。中国抓住了上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和贸易大国。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了结构性调整改革的过程,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将长期而缓慢。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开放型经济升级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作用,以及积极推动国际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发展等带来的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及其决定性因素的重大变化,以包容互利、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妥善处理好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的利益交集、利益冲突、利益共享。尤其值得思考的是,贸易摩擦折射出国际经贸规则与合作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作者:李友梅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 裕
来源:《进博会蓝皮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