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德威与李欧梵(右)
李欧梵总也不老。这几十年来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潮来潮往,各路学者你唱罢来我登场,有的独沽一味,有的婀娜多姿,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从新左到新自由论说,从国学到后学,无不喧哗一时。不管人事怎么变迁,李欧梵永远是李欧梵。在上海、在香港、在波士顿、在圣彼得堡,面对不同的立场和声音,他总是一派从容,悠然倾听回应,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他是学界的前辈,但与时俱进,日新又新。任何年高德劭、老当益壮这类的形容词似乎都与他无关。
李欧梵是当代学界少见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实践者。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训练是历史,但他的兴趣包罗广阔,终以文学研究者见重领域内外。1987年论鲁迅专书《铁屋中的呐喊》是学界的一件大事。这本书一反官方说法,勾勒现代中国文学之父极其复杂的面貌,影响深远,早已成为鲁迅研究的经典之一。但在本行以外,他对西方人文领域的浸润,从文学、古典音乐、歌剧到电影以及文化现象无不兴致勃勃。李欧梵和欧洲有缘,甚至他的名字就透露端倪。更重要的,面对变化多端的现代世界,他总以兼容并蓄的姿态,观察各种不同文化的异同,并感受其中的历史、政治和人文脉动。
李欧梵不是传统定义的世界主义者。对新奇的文化、多变的世事,他不愿维持浅尝辄止的审美距离,而每每展现舍我其谁的投入感。他对西方古典音乐的钻研犹如做学问;对电影的热爱曾一度让他有了不如归去的冲动。而他的世界主义也代表一种政治的信念和抉择。李欧梵坐镇芝加哥大学时,为同事学生排难解危,一时芝加哥大学成为海外庇护所。那段时日他的辛苦可想而知,日后成为文学史的一段佳话。多年以后,这些学者各有发展,有的改变甚至判若两人——不变的是李欧梵。
李欧梵的中英著作极多。英语世界中的四部专书各有开拓先河的意义。《中国作家的浪漫一代》(1973)描写五四以后作家从郁达夫到萧红等的歌哭行止、革命恋爱,夹议夹叙,极为可读,堪称是欧美学生进入现代中国文学领域的重要指南。《铁屋中的呐喊》将鲁迅请下神坛,以1930年代的文化政治为背景,纵观大师的所为与所不为,有史识,也有洞见,更多同情的理解。《上海摩登》(1999)同样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全书介绍上海的殖民风情与前卫文艺,是当代“上海学”大盛的关键著作之一,李个人对这座城市的着迷自不待言。《东西之间:我的香港》(2008)则处理李欧梵另外一座他钟爱的城市,对香港的过去和现在有深入浅出的描写,深情自在其中。
从学院的大传统来看,李欧梵在台大受教于夏济安先生,来美以后私淑夏志清先生;夏氏兄弟所代表的英美人文主义的精神可谓由他发扬光大。他论鲁迅的方式不妨看作是与业师济安先生名著《黑暗的闸门》(1967)的精彩对话。但李欧梵在哈佛求学时也曾师承捷克汉学大师普实克,普氏的左翼方法以及波西米亚式的浪漫主义风格也因此有了华裔传人。普氏日后在英美汉学圈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归功李欧梵为其编纂的专书 《抒情与史诗》(1981)。而李欧梵个人治学的风格也在在反映东西、左右兼容的特色。
▲《世界主义的人文视景》王德威 季进主编 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
然而李欧梵应该更享受游走学院门墙内外的身份。与其作为道貌岸然的大师,他毋宁更希望拍电影,演电影,写乐评,写小说。他是浪漫的,立志作“东方猎手”,或是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里男主角范柳原的弟子Leo Fan。像李欧梵这样热爱城市文明、学贯中西的知识人,走遍世界之后,宜乎选择香港作为他的根据地。李欧梵以香港为家,香港也因为他的“倾城之恋”,有了传奇又一章。近年香港多事,李欧梵对这座城市的一往情深尤其弥足珍贵,也凸现了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拉锯,无时或已。
李欧梵以浪漫主义研究起家,个人的浪漫履历似乎和笔下研究的对象每有呼应之处。他过去的爱情故事经他自己娓娓道来,让不少读者唏嘘不已。值得高兴的是,多年的寻寻觅觅,蓦然回首,他的至爱李子玉竟然就在眼前。两人的结合相当传奇,也经历过不足为外人道的病厄。所幸香港是他们的本命所在,周游世界,看尽千帆后,他们在香港安顿下来,“过平常日子”。
值此李欧梵80华诞之际,我们编辑了《世界主义的人文视景》一书,共收有29篇文字,由李欧梵的好友、同事、门生执笔,所论内容涵盖他的学术关怀以及历史视野。全书共分为六辑。《铁屋中的呐喊》反思鲁迅诗学——尤其是摩罗诗人的恶声——对不同世代学者文人的启发;《五四后的喧哗》探讨五四之后的文学批评方向,以及左、右派浪漫主义或唯情、或革命的表现;《上海摩登》延续李欧梵开山之作的精神,继续发掘上海现代性的多重意义;《我城香港》则聚焦李欧梵念玆在玆的东方之珠今昔种种面貌;《跨界对话》突显声音、影像、文字等媒介在不同时空、地域的交汇试验;《写在家国之外》从比较文学、文化角度,点出世界主义的基本精神。
现当代中国文学界论知识之宽阔、关怀之深远、人脉之丰沛、问学之认真,李欧梵教授堪称首屈一指。我们谨以此书向李欧梵教授致敬,并期望就他所给与我们的启发,继续探讨世界文学里的中国文学。李欧梵总也不老,因为在世界主义者的眼光里,没有一时一地的局限,有的是对知识和生活无限的观照和追寻。
作者:王德威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