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第八个“中华慈善日”。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新增社会组织366家,其中新增慈善组织44家。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社会组织17308家,其中慈善组织600家。
昨天举办的2023年“上海慈善周”启动仪式上,市民政局发布了2022年度上海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这组数据透视上海慈善事业的活力,也折射今年主题:聚善聚力,共赴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上海,崇善正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向善正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行善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说,将持续培育扶持慈善组织发展,创新慈善活动形式,引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慈善事业,在聚善合力中不断壮大慈善力量。
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上海各类慈善组织进一步增加,慈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深耕扶贫济困等传统领域扩展到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新领域,“大慈善”进一步成为共识。过去一年,“上海慈善周”“蓝天下的至爱”“慈善公益联合捐”和“一个鸡蛋的暴走”等全国知名慈善品牌持续开展各类活动。
“一个慈善组织需要不断吸纳和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这一情况下,以慈善品牌为中心,形成了公益共同体。越来越多市场力量关注、深度参与公益慈善,带动上下游企业参与其中,推动或激励着慈善生态走向更加多元的格局。”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说,慈善的生态系统也悄然变化,“不仅限于捐款,整个公益链在发生变革,更多企业参与到公益链前端”。
这些慈善品牌的孕育和慈善活动的开展,让公益与社会发展找到了共鸣,推动“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蔚然成风。2022年,全市共接受慈善捐赠总额81.69亿元,公益支出74.93亿元,支出较上一年增长9.36亿元。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顾东辉同样认为,越来越多企业参与慈善,慈善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能够相互促进、彼此增益、共生发展。这一过程中,他关注慈善的“专业化”与“协同性”——多方慈善力量的联动,统筹合作,提高效率。此外,拓展“造血型慈善”,探索“数字化慈善”,进行自力更生的倡导,“大家齐心协力,可以持续把慈善名片擦亮”。
慈善活动日益规范
当下,慈善事业也面临一些新情况,譬如,慈善组织的认定与退出机制还不够完善,网络募捐蓬勃发展亟须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等。
上海强化制度建设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是《上海市慈善条例》贯彻落实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介绍,《上海市慈善条例》对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慈善信息公开等方面作出清晰规定,也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上海不断完善法规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制定了《“上海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上海市慈善组织认定和取消认定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以及《上海市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慈善领域法规政策。”
在王名看来,上海之所以能够形成完整的慈善发展体系,有很多独特优势,比如较强的社会公益意识,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等。他注意到,2022年,上海组织开展了第一届“上海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32名获奖对象。“这些激励能显著影响各方的尚善行为。”
作者:王宛艺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