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智能社会的“杨浦探索”与“杨浦实践”,为如火如荼的“科技热”带来了多元视角的“冷思考”。
无论是为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筑牢“安全防线”,还是让政务服务“跨越山海”,为办事人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城市治理迈向“智理”,最终是服务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而打造智能社会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在今年暑期的夏令营可见一斑,不少杨浦小囡开启创意之旅、筑梦之旅,希望在未来“一起用科技创新改变世界”。
7月20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杨浦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四力”,其中,全过程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是核心。
杨浦与同济大学强强联手,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全力探索未来智能社会治理的“杨浦方案”。在这个“杨浦方案”中,高科技为“基座”,活力与人文温度互为映衬,美好的“智慧生活”创新发展再出发。
“减负”与安心
戴明芳今年69岁,是长白新村街道的一名高龄独居老人关爱员。往年的高温天,她几乎天天要跑40多户,其中辛苦可想而知。如今,智能技术为她的工作“减了负”。“我轻松多了,万一忙不过来,AI系统会打电话通知我。”戴明芳说。戴明芳口中的“系统”就是智能水表监测系统。
家住内江路的80岁独居老人夏林娣,和戴明芳是老朋友。夏林娣告诉记者,偶尔遇到腿脚不利索、生活不便的情况就会打电话向戴明芳求助,自从更换了智能水表,并且通过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签署“独居老人智能水表监测同意协议书”后,觉得更安心了,“这对我们独居老人很负责。”
长白新村街道已启动独居老人智能水表监测试点,这套系统与每日用水量挂钩,可自动预警。目前纳入该系统的共有128户独居老人。
近日,记者来到长白新村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中,老人的地理位置一览无余,点击其中一处便能看到老人的具体信息。左边依次显示年龄分布、监测情况、预警情况及处置情况;右边则从时间、空间及个体不同层面进行数据分析。
街道工作人员汪舟介绍,如老人家中24小时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或高于2立方米,后台AI系统都会自动发出预警,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家属,同时将预警短信发送至居委会干部或关爱员的手机,通知其联系探望,避免险情发生。任何预警都须经家属或社区干部上门探望后,通过智能终端设备系统确认才能形成工作闭环。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预警效率,街道还开发了特殊情况的打标功能,当老人入住养老院、出门旅游时,可在系统中改变监测方式,以旅游为例,可设置为5天不预警用水量过低,最大限度考虑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增强智能场景的实用性。
“辖区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近41%,独居老人超2000名”,在长白新村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蔡莉英看来,在社区老年人基数日益庞大的背景下,智能水表监测系统是社区适老化改造的有效探索。
便利与“加速度”
汪女士在福建三明经营着一家餐饮店,随着沪闵两地合作交流的升级,汪女士想把店铺开到上海。“之前考虑过很多地方,最后看到新闻,杨浦有一座上海三明大厦,正是宣传我们沙县小吃的平台,所以就选择把店开在杨浦”。
7月17日,远在三明的汪女士通过杨浦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远程虚拟”窗口,完成了特殊企业登记注册。据了解,这是杨浦与三明跨省合作以来完成的首单企业登记注册事项。
“以前,营业执照‘跨省通办’虽可借助网上登记系统,生成企业设立登记所需的申请文书等材料,但因各地标准不同,企业为了登记注册成功,还是倾向于在线下提交申请材料。”杨浦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杨浦首创“跨省远程虚拟窗口”。“通过‘屏对屏’的方式与远在三明的办理人实现面对面沟通,指导她填写登记表单,再通过设备上传。”
今年5月,杨浦与三明正式建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伙伴关系。截至6月底,已实现公司设立登记、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85项企业、个人高频事项的跨省办理。
据悉,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在杨浦落地发展,杨浦区政务服务中心将专门建设一支“中小企业帮办服务队伍”,提供一对一贴身代办服务;并通过数据共享,避免材料的重复审核,通过相互授权实现政务中心与企业驻地业务双向办理,让办事更加省时省力。
无需“多地跑”“折返跑”,是“跨省通办”的便利。不出家门、当天办结,则是“当日达”跑出的“加速度”。
王女士家住浦东新区,晚上9点在随申办申请办理就医记录册更换,新江湾城服务点于次日上午8:42受理制册,并于10:00由快递送出,王女士傍晚6点下班到家,崭新的就医记录册已经完成配送。
2021年1月至今,新江湾城街道受理、办结PC端、移动端申请的“一网通办”业务16200余件,其中“当日达”约14300件。
未来,杨浦将继续优化“一网通办”服务事项的办前告知与办结回访,力争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也不跑”转变,为居民群众和企业提供更智能化、高效化的服务。
对话与蓝图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论坛上,聚焦智能科技赋能未来健康,杨浦区内企业分享了不少生动案例。
作为上海北部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杨浦的生命健康产业初具规模。日前,杨浦区生命健康产业研讨会在湾谷科技园举行。企业、研究机构、高校、杨浦区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对话,“共绘”杨浦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蓝图。
杨浦高校资源、临床资源丰富,且汇集了一批领军人才,具备了研发所需机构和平台。思路迪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磊指出,杨浦需要关注产业集群定位,推动人才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政策、股权投资政策落地,提高业务部门的专业性;
上海星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飞霞以自贸壹号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为例,指出产业聚集的最快方法在于引入医药外包服务(CXO)。她建议,杨浦应充分发挥自身高校人才与医疗资源汇集优势,细化生命健康产业方向;
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继国则建议杨浦关注新生代数字化、智能化企业,以企业之能助力中国生命科学创新……
围绕复旦、同济、上理工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杨浦正在全力推动“AI for science”创新与转化中心、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目前,全区已集聚生命健康企业近300家。下一步,杨浦将出台生命健康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数字健康和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平台优势、大学和人才优势,加速构建生命健康产业生态系统。
创意与“筑梦”
“猜猜,这是什么?”日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 lab内,Fab lab运营负责人薛喜荣拿出了一个看似手表的小型装置,吸引了一群孩子的目光。这些孩子来自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中学,当天,他们在此开启了一场创意之旅。
“我们总认为树木是强壮而坚固的,但其实树木有许多运动。它们生长、移动、因风而倾斜,但我们几乎看不到,因为对树木来说,时间的流动比我们人类感知时间的方式慢得多。这一切都发生在非常缓慢的运动中,这就是树的时间”,从薛喜荣的口中,孩子们得知,原来,树也在运动,而这个装置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学生高世涵发明的“树字延时(Tree lapse)”设备,用于记录树的运动。
薛喜荣介绍,“这个设备就是模拟延时摄影技术概念来记录树的超慢速运动。产生的数据将被保存在TF卡上的日志文件中,由此创建一个由树木生成的数字延时。”
这个“开场秀”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接下来,3D打印、镭射切割、人工智能、VR、AR等“好戏连台”,这场创意之旅让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城实验学校学生邹汝勤流连忘返,“在这里,我还看到硬质的木材可以变成柔软弯曲的造型,废弃的咖啡杯、咖啡渣可以制成时尚的创意画……真是处处充满了创意。”
陆地上的树会运动,而海洋中的很多生物都会发光,这是为什么呢?在同济大学深海探索馆,一群孩子围在“全息幻影成像”的巨型环屏前,馆内的高中生讲解员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这是一个至今未破解的谜题,科学家们猜测,也许是为了捕食,也许是为了驱赶捕食者。”
参观深海探索馆,只是同济大学2023年中学生科技夏令营的一项“日程”。夏令营期间,孩子们可谓“马不停蹄”,到污水处理厂做VR虚拟仿真实验;在中德工程学院实验室,进行智能小车模型组装及功能调试;就气候、生态等话题开展深入讨论……本次夏令营对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冯雨茜来说,是一次“筑梦”之旅,“未来属于科技创新的我们,让我们一起用科技创新改变世界。”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曾俊侠告诉记者:“来到同济大学,感受到了非常浓厚的学术氛围、创新氛围,通过这次夏令营,我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地理、生物,也帮助我进一步思考未来的专业方向。”
作者:上海杨浦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祝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