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人社局建立“一楼一策”工作机制,探索推出“相约星期五”“IN动力”就业训练营等服务品牌。采访对象供图
应届毕业生雍丽一脚踏入竞争激烈的求职赛道:直播。
毕业于设计类专业,雍丽在求学阶段尝试过广告设计、带货主播方面的兼职,纵横比较给自己定下长线发展的职业路径:成为集直播、运营、策划能力于一身的多面手。投简历时,她有意寻找能够提供类似成长机会的企业。经过30余次面试,她发现大部分直播行业用人单位期待全能的“熟手”。
行业趋于饱和,困惑摆在雍丽面前:是否存在这个符合自己成长期许的机会?
而另一边,以书籍讲解为主营业务的帆书App一度为岗位空缺而烦恼:“招人好比大海捞针,来面试的毕业生对公司以及用人需求不了解,我们也无法确定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就职意向。”帆书App党支部书记、副总裁安贞灿说。
供需两端明明各有所求,却无法精准对接。好在转机来得及时: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借助“人社服务进楼宇”的契机,到帆书App所在的东方维京大厦排摸楼宇企业需求。企业的求贤之难被列入解决就业问题的清单。通过与沪上高校的对接机制,这份需求被推到了雍丽面前。
“我本就是樊登的书迷,他们提供的直播运营岗位,以及对知识主播的重视正符合我对内容策划方面的期待。”雍丽甚至放弃已到手的offer,重新参加面试以及试用。7月初,她正式成为该公司职员。
“供需两端要双向发力。作为中心城区,长宁区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就业结构相对稳定,其招聘特点往往是持续性、小规模,需要被精准发现。”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科科长崔晓嵩介绍,已为全区33栋重点楼宇派出17名工作人员作为“楼小二”深入走访,对接需求。
不可替代
直播行业,非头部主播的替代性强。雍丽在求职阶段定下自我要求:形成符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径,争取不可替代。
兼职时,应聘直播助理的她误打误撞被“相中”成了带货主播。2个巨大的镁光灯照在头顶,雍丽有种强烈的兴奋感,“相较于设计工作滞后的成就感,直播的即时满足感很强烈,马上能看到回报。”但不久后就发现,她总在翻来覆去重复着一些话术。毕业阶段课业压力较小,她尝试每天上播4小时,这也导致身体上的疲劳显现:下播后两三小时,她都在做同一个动作——喘气,“我在给自己顺气。”
她脑中逐渐开始为长远打算,“如果真正作为职业,需要沉淀下来形成综合能力,规划出发展路径。要找一个不只是盯着转化指标,而是愿意花时间打造直播内容的企业。”
但投出50余份简历,历经30余个面试邀请后,雍丽变得有些迷茫。直播相关企业很难满足她对成长的期许,面试时直接抛出的往往是“能不能”,比如“能不能写脚本”“能不能分析运营数据”……这些或许无法直接决定她就业与否,但显然是重要参考指标。雍丽越发为难:“我还要等这个机会吗?”
众里寻他
事实上,雍丽的理想状态也是帆书App的现实需求——需要对内容有追求,有部分直播经验和相关技能的应届毕业生。这一如今看起来像是为雍丽“量身定制”的岗位,一度成为了安贞灿求贤不得的难题。
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在“众里寻他”,供需精准对接成为助推就业的抓手。5月的一个周五,帆书App公司多出来一个“工位”,这是专门为长宁区人社局的“楼小二”而设。就在那天,“楼小二”薛睿在了解招聘用工、人才落户、劳动关系等问题时,得知公司对“直播运营”岗位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最终促成了这一双向奔赴。
“这种机制能让企业准确找到需要的人才,同时有需求的毕业生也能找到我们,形成链路闭环。此外,公司还会去参加人社组织的高校招聘会,让我们有机会去学校宣讲。”安贞灿说,每周五公司都会安排出一个工位作为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的专属咨询处,解决公司各部门就业、积分、落户等人事社保方面的需求。
目前,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开展20场楼宇企业校园招聘活动,邀请280余家楼宇企业参与,提供5800余个招聘岗位,收到简历1200余份。在实地走访区域重点楼宇,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方面,为楼宇企业解决招聘用工、人才落户、劳动关系等420多个问题。此外,区人社局结合楼宇实际情况和需求,建立“一楼一策”工作机制,探索推出“相约星期五”“IN动力”就业训练营等服务品牌,搭建好高校毕业生与楼宇企业之间的“桥梁”。
作者:苏展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