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落日余晖,溽暑渐消。徐汇滨江,西岸美术馆大道上,游人渐渐多了起来,或漫步、或骑行,还有一种新体验——夜间观展。
日前,余德耀美术馆延长展览开放时间,启动夜展。馆内正在展出的奈良美智大型个展,是艺术家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而龙美术馆(西岸馆)也将在本周末增加夜场。创新的夜间文化供给,丰富了市民的文化体验,点亮了都市的夜经济。就在7月,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示,上海“西岸美术馆大道”入列。
数据显示,上海美术馆数量稳居全国首位。专家认为,美术馆开启夜展,接驳了夜经济,拓展了美育平台。“美术场馆公共服务通过创新而使艺术日常化,其本身也是城市文化特质的重要呈现”。
美术馆奇妙夜,“不止亮灯那么简单”
“感觉年轻人会喜欢!”当团队第一次冒出“延长展览、新增夜场”创意时,余德耀美术馆市场与商务总监、85后孙元辰感到一种兴奋。在这里工作7年多,她观察到,在徐汇滨江,闭馆后的夜间时段人流量并不少,特别是夏夜,结合滨水岸线整体品质提升,市民游客对滨江空间有着特殊的偏爱。
余德耀美术馆自7月1日重启后,延长展览时间至21时,运营数据显示,工作日夜场时段客流占据当日客流约32%,周末夜场时段占比27%。观众以青年学生、年轻白领等95后群体为主。
“真是美术馆奇妙夜!晚上人流量更少,可以安安静静地看展,调动感官融入作品营造的环境,而夏季也适宜晚上出行。”90后观众潘凌选择在生日当天独自来观展。此次奈良美智大型个展,呈现了艺术家70余件重要绘画、雕塑、陶瓷、装置作品,以及700余幅纸上作品,包括大量未曾公开展出的珍贵手稿。
有的人来观展,有的人也爱看建筑本身。
月光下,余德耀美术馆本身也成了一件令观众流连的艺术品。该美术馆由上海飞机制造厂机库改建而成,在建筑一侧保留了原厂房的拱形屋顶、桁架、铁门等“工业记忆”。“一边看美术馆的展览,同时也欣赏这些如画的建筑。”艺术爱好者丁元这样说。
美术馆之夜,“不止亮灯那么简单”。龙美术馆(西岸馆)工作人员卢辉红介绍,他们将相应延长工作时间,用好场所码和数字哨兵做好防控,安保巡逻从开馆到闭馆不停歇,提醒观众佩戴口罩等;在闭馆日还要重点排查设施、设备等。
闲暇时间艺术化,打造都市“心灵客厅”
在徐汇滨江,已贯通的8.95公里岸线及腹地,提供了80万平方米公共开放空间,节假日游客可达每天3万人次。人流带来消费活力,如何用好夜间开放的文化场馆,引导、激发、丰富人们的体验和消费,这是向管理部门提出地一个全新课题。
目前,“西岸美术馆大道”每年呈现近百场高品质艺术展览、品牌首发首秀等夜间活动,配合生态公共设施及夜间文旅活动,多维度丰富市民游客的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形式和体验。由此,如何用好夜间开放的文化场馆,引导、激发、丰富人们的体验和消费,这是向管理部门提出的一个全新课题。
“很多观众看完展览会在西岸滨江附近游玩小酌,从而带动了购物、餐饮等消费。”孙元辰深有体会。
“闲暇时间艺术化,都市生活时尚化。”在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王南溟看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中,到处都有新鲜的艺术作品,美术馆不仅要发现、呈现有启发性的作品和艺术家,还应主动“打破”围墙,与现实社会生活场域链接,发挥艺术感召力,让艺术场馆在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与周边居民的对话中,成为城市的心灵客厅。
除了开设夜展,更多的创新探索起步。比如,西岸美术馆启动“书架”项目,并与沪上各大高校联手,逐步成为艺术教育反哺公共文化生活的载体。徐汇艺术馆等推出美育普及教育项目“美育卡”,开展美术馆里上美术课、美术创意作品展、艺术加油站、艺术修身等活动,让美育走出围墙,浸润滋养城市和市民精神。
作者:王宛艺
图片:采访对象供图、王宛艺摄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