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面对“烤”验,不少建设工地却是这番光景——空空荡荡,偌大的工地上见不到人影……建筑工人都去哪儿了?
原来,建设方为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出了几剂“凉方”,分时施工作业便是其一。
在北横通道、武宁路快速化工程等施工现场,为有效应对高温,项目部特意调整了夏季和高温施工作业时间,遵照“做两头、歇中间”原则。每天上工前,安全员都要仔细检查一遍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情况,并在巡查过程中时刻盯紧他们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有人因高温感觉身体不适,立即让其服用防暑降温药物,然后将其带离工作岗位。
高温时节关爱不缺位。每天直面烈日,一升容量的大水壶,每位工人每天要喝掉三四壶,加上盐汽水、大麦茶、绿豆汤等防暑降温饮料,工地上备足了消暑物资,还提供清凉亭、茶水棚供工人们歇息、补水。
从事了十年建筑工作的王师傅告诉记者,如今的生活区里,通风和降温条件大为改善,人性化措施不断加入,即便是临时居住点,空调、淋浴间也是一应俱全,工人们居住休息的舒适度大幅提升。高温时节,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也逐步细化,不仅对工人进行防暑降温安全交底,还会贴心地在施工现场张贴宣传防暑知识的海报,各类药品及清凉饮料更是应有尽有不断供。
根据市安质监总站近日发布的相关工作提示,各工地管理方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当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时,施工单位应当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白天高温时段也就是11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时,除符合前款规定外,高温预警未解除前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确因施工工艺等要求,需在午间连续施工作业的,必须制定和严格落实防暑安全保证措施,并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批准。
该文件还明确,改善工地现场环境,确保建筑工地施工作业区、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场所满足防暑降温需要。主动提供凉茶或含盐凉开水、绿豆汤等防暑饮料,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医疗急救物资、医务人员等。高温作业场所要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措施,特别是有限空间内温度升高情况下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作业过程中须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明确工地疫情防控小组要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防暑降温工作。核酸检测时应主动避开高温时段,选择阴凉地段,需穿戴特殊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应适当减少工作时间,加快轮班换岗频次,避免因高温天气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造成中暑事件的发生。各建筑工地要更新完善高温天气下的疫情防控方案。
作者:史博臻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