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才是最核心资源。”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崟代表,对市委报告中的这句话感触很深:上海要全力构筑人才战略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发挥“头雁效应”。
这也引发了他的进一步思索:高校作为杰出人才的培养池、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如何激发高素质人才活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服务?
“如今需要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既得懂硬件,又得懂软件。”李崟代表所在的上海体育学院,率先尝试的就是加强学科交叉,打破专业壁垒,探索“跨界”培养。“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提炼重大科学问题,构建体育与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高水平交叉融合的新体育学科”。
他举例说,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乒乓球机器人”,就是体育学与工学交叉的成果,目前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批量投入市场。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第三代产品还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示,引起广泛关注。
学校还试图走出一条产教融合、加强成果转化的创新之路。一方面,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强化基础性、应用型研究和实践,构建学习、科研、实践、就业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同时,也加强成果转化,鼓励高素质人才走出校园,对接需求,服务社会,“把藏在电脑里的、实验室里的学术科研成果,推动转化为政府工作思路、工作举措,转化为解决‘卡脖子’难题、提升行业水平、加速产业发展的新载体、新抓手”。
譬如,把“社区健康师”作为“双创”教育和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推动成立一批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创意服务企业和智能设备研发企业,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眼下,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已成功创办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孵化了不少有潜力的运动健康类创新企业,还吸引了数家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李崟代表也有了新期待:通过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未来将有更多学生能积极践行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找到就业、创业机会,形成运动促进健康的长效机制。
作者:王宛艺
图片:袁婧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