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新的跨越,更是一次新的出征。
昨天上午,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在世博中心开幕。
经过五年的奋斗,我们要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迈出坚实步伐,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任务,实现重点领域重大突破。
市委报告中描绘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奋斗路径也同样明晰。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是构筑上海雄厚物质基础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与会党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热议高质量发展,更探寻:如何把国家战略综合优势更好转化为上海改革发展胜势。
以国家战略牵引改革发展
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这座经济中心城市责无旁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高度契合。
以国家战略为牵引,未来五年的浦东新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商务区将形成更多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集成性制度创新,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对于临港新片区而言,2022年是“五个重要”第一轮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也是“三年大变样”的决战决胜之年。“开放始终是临港最重大的使命,改革始终是临港最大的经济红利。”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代表表示,“建设临港新片区是总书记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我们要为上海未来发展进一步积蓄动能,进一步以改革创新助推更高质量发展。临港新片区克服疫情影响,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今年上半年增长15%以上,全年努力争取20%以上增长,未来五年也将保持高速增长。”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系统集成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
为支持浦东引领区建设,上海海关第一时间成立6个工作专班,逐项推进25项重点任务,包括集成电路产业监管创新试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已如期落地。上海海关党委书记、关长高融昆代表表示,“集成电路产业监管创新试点涵盖了从研发、制造、加工到终端测试的全链条,未来将在机制成熟后,进一步推广到生物医药产业等,让更多新兴产业受益于制度创新的成果。”
与会党代表们纷纷表示赞同:要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从而将国家战略综合优势更好转化为改革发展胜势,不断开创上海发展新局面。
城市核心功能实现质的飞跃
报告提出,做强功能是超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就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而言,目前,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形成,今后五年还将继续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攻克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现场聆听报告,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党委委员程睿代表感觉非常“燃”:“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抓住‘实干’的‘干’字,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化解卡脖子问题,自觉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代表也表示,上海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我们的使命就是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为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使命。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言,要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就意味着要提升金融改革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更好服务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三年努力,科创板已经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硬科技企业,促进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有效对接、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有效联动,发挥了全国资本市场重大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苏文贤代表表示,“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者之一,我们将以注册制改革为引领,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努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努力建设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技术先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资本中心。”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形成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经济结构,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业态结构、动力结构,都将在未来五年持续优化。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付捷代表表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我们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总量,重点投向绿色低碳、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硬核产业、‘五个新城’等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和区域,全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新兴产业积厚成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将是未来上海形成产业硬核竞争实力的清晰路径。其中,三大先导产业将发挥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规模在2020年1万亿元基础上实现翻番。
“我们将在生物医药产业上聚焦发力。”上海永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承接了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的空间载体建设等工作,公司党委书记戴金梁代表表示,预计到2025年园区集聚的医疗健康企业产值有望突破1000多亿元、完成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研究1000余项、集聚相关专业人才1000余名,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优化空间布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今后五年,上海将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
作为上海优化市域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南北转型”的方向在市委报告中这样明确:加快宝山区功能提升,推动金山区转型升级。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代表把“功能提升”这一目标细化为:产业之变、业态之变、动力之变。除加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外,宝山区将聚力发展“五型经济”。“就像‘五个手指’,不仅要发展单一业态,更要‘握指成拳’融合发展。”陈杰表示,在动力优化方面,紧紧锚定“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供给能力,更好服务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抓转型就是抓发展,谋转型就是谋未来。”金山区委书记刘健代表表示,未来五年,将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统筹空间转型和治理转型,全力塑造转型发展新形象。将积极推动传统化工华丽转身,加快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四大产业集群集聚,培育壮大碳纤维复合材料、生物医药、无人机、新型显示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显示度,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唐玮婕 张懿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