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今天开幕。
这是上海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一直亲切关心、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连续四年亲临上海,作出重要指示、交办重大任务、赋予重大使命,为新时代上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上海市委始终牢记嘱托,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引领带动上海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对此,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810名党代表,既是践行者、奋斗者,也是亲历者、见证者。
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之际,我们采访了十二位来自生产和工作一线的党代表,通过他们的讲述,向读者多维度展现过去五年上海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风貌和成绩,更让大家看到铺陈在上海面前那更值得期待、更催人奋进的美好将来,从而汇聚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上海改革发展新局面。
刘国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室副主任,研究员)
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团队
过去五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快马加鞭,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科技系统的党代表,我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我的研究领域是金属催化。物质创制是人类活动的基石,关系到千家万户,而烃类分子转化则是物质转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廉价易得的石油和煤化工产品,烃类分子是制备众多精细化学品的基础原料,后者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材料等诸多领域;然而,这些转化往往要经历很多步过程,导致“三废”排放、能耗高企等问题。我的目标是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发展出新的金属催化剂及催化过程,使得分子转化更直接、更简洁,让化工变得更高效、更绿色,助力创新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我于2003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取得博士学位,经历四年多海外博士后研究,2007年回到有机所工作,从事金属催化烃类分子转化这一前沿研究。十年磨一剑,经过时间累积,我们课题组在烃类分子转化方面取得了进展,特别是2016年和2019年,我们关于金属催化碳氢键不对称转化的两项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发表,推动了该领域向前发展。
过去五年,我一直被上海科技领域的各种进展所鼓舞。一方面,上海科学家的活跃度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成果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自主研发的产业化项目也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另一方面,上海这个开放的城市对人才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全球科研工作者不断向上海聚拢,越来越多优秀青年学者回国工作,甚至外籍学者也来到中国学习、工作。在我的团队中,也有优秀归国学子加盟,也因为这样一股人才流动大潮而受益。
展望今后五年,我对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前景充满信心。国家和上海对于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投入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上海基础研究一定会有更大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也会形成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而我从事的研究领域,未来也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希望通过努力,发展出更多高效的催化过程,也打造出一支更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
查学雷(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常委、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星辰大海之旅势必越来越精彩
过去五年,我国航天事业精彩纷呈。作为国内三大航天总体院之一,上海航天取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诸多突破性成果,为壮丽的“星辰大海”征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在航天领域奋战了30年的老兵,置身这样一个时代,我感到无比振奋,对未来更充满期待。
这些年,我曾全程参与了包括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在内共11艘神舟飞船推进舱的设计工作,从事过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到天舟一号的项目设计。近五年,我的工作重心从载人航天转向探月工程,成为该项目上海团队的技术总负责人。
过去五年,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进入到精彩的收官阶段,上海航天在“回”这一任务中,主牵头承担了“太空邮差”也就是轨道器、包括太空对接装置的研制任务。2020年最后两个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之后圆满完成了在月面着陆、采集样本、返回地球的任务。这一幕至今仍让亿万国人激动不已,更让我感到自豪与欣慰。
五年来,在我国载人航天,特别是空间站建造和发射任务中,上海航天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已圆满完成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核心舱在轨运行已超过一年。整个过程中,上海航天承担了包括大型柔性太阳翼、对接机构、测控通信等关键任务,特别在让千百万青少年心驰神往的“太空一课”中,依靠上海航天研发的图像拍摄、话音处理、数据整合、高速通信和传输等技术和产品,空间站上的画面和声音才能清晰、稳定地传回地球。
上海航天的发展,也是上海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航天工程起到了非常好的支撑。特别在人才方面,上海的服务和保障政策到位,很多青年英才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星辰大海”征程。
天空没有极限,未来值得追寻。上海航天正积极投身新的更精彩的任务。我和同事们正为下一步嫦娥六号、七号任务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希望与全国航天人一道,让我国的月球科研更上台阶。而由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空间站实验舱,也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发射升空。届时,我国空间站将具备更好的条件,有能力成为国际空间科研合作新的顶尖平台。
吴传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部党支部书记、总监)
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一声鸣锣敲响,我国首个股指期权——沪深300股指期权,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两年多前的这一幕,深深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沪深300股指期权的推出,是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后金融期货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我幸运成为这项工作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
五年来,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总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我认为是:高质量发展。以金融期货为例,交易品种更丰富、交易数量稳步增长、投资者结构也更趋专业化,可谓“量质齐升”。
也有人说,想了解上海金融机构的密度,只要数一数夜晚陆家嘴金融城有多少间亮灯的办公室。这里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通世界的引擎。即便在受本轮疫情影响的那段日子,它也从未停摆过一天,安扎于此的金融机构向世界各个角落稳定输出着“上海价格”。
“交易不断、数据不乱”的背后,是全市金融系统同心守“沪”者的坚持和勇毅。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陆家嘴金融城有近3万人驻守岗位。我所在的中金所,也第一时间在所党委领导下,成立了由运维一线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与大家共同经历了难忘的3个月。但这段经历也让我更知晓了“共产党员”四个字重若千钧。它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从顶层设计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聚力实现新突破。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员,我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继续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添砖加瓦。一方面,努力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期货、期权品种,助力上海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加快推动“上海价格”在全球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推动银行、保险等更多机构深度参与金融期货市场,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外,还将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多元金融资产风险管理工具,加快建成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云霞(上海知从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在临港新片区热土上为汽车“铸魂”
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纪疫情,让汽车行业深切感受到“缺芯”之苦。事实上,在汽车电子领域,对我国而言,不只是芯片,基础软件同样也是产业链上极为重要但却相对薄弱的一环。过去五年,我和知从科技的同事们就在这个关键领域奋力打拼,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这家年轻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已成为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24家重点企业之一,为增强上海乃至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主动权与后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人说,未来的汽车就像是一台有轮子的智能终端,离不开芯片和基础软件。现在,一辆汽车需要内置许多芯片,每块芯片都需要与之配套的基础软件。如果说芯片是智能部件的“心脏”,那么基础软件就是其“灵魂”。
我国汽车基础软件行业,过去和汽车芯片相似,大量产品依赖进口。如果软件开发团队在国外,一方面会推高零部件和整车企业的成本,同时,海外公司的响应速度远不及国内开发者,这给国内汽车产业链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近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式增长,行业对基础软件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家对自主芯片和基础软件行业非常支持,知从科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的。从公司开始全面运营算起,到今年正好是5年。我们从三四个人、一间小办公室起步,现在公司已占据办公楼的半个层面,拥有几十位高端人才。这样一份成长经历,着实令人感慨。
这几年,我们公司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基础软件产品在上汽、吉利、长城、广汽、通用、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的许多车型上得到应用。这要归功于行业大环境和大家的努力,也要感谢临港新片区这片发展的热土。我们这样的高科技初创企业在这里享受到很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办公室前两年免租,后续租金减半;人才方面,也让我们享受到快捷落户、人才补贴等一系列优惠。这些政策措施,使得企业能以较低成本发展,员工也可以在此安居乐业。
如今,临港新片区环境越来越好,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人气也越来越旺,变化越来越大,我们对临港的未来更有信心。我们计划,未来五年,公司规模拓展到500人,销售额争取达到5亿到10亿元,站稳国内汽车基础软件第一梯队的位置。
杨宇(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
伟大建党精神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年
信仰与当下产生共鸣,指引前行方向。
这是我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工作22年来最深切的体会。如今,传播红色文化、传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人越来越多了:2017年,我们馆的讲解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人数为104人,去年这支队伍已扩大到将近1000人。
许多年轻人用更有时代气息的方式讲述红色历史。譬如,有志愿者在讲到中共一大代表时,会称他们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以前,是把观众请到展厅来听我们讲,现在我们则有了更多方式。比如,讲解员化身“主播”,带领大家“云探馆”;馆藏革命文物走入课堂,走到孩子们身边,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全新的“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党即将101岁了,但正值青春,也有更多的青春力量加入到队伍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作为党史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讲好百年故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植根人们心中。
我们的“一说”工作室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将选取100个党史相关词条,力求在1分钟内对每期词条进行全面、客观、立体的讲解。借助受青年观众喜爱的哔哩哔哩(B站)为传播平台,希望以短视频可视化程度高、沉浸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让党史教育有更多“触达”。
上海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接下来,我们计划联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等为代表的本市红色遗址遗迹,共同讲好党的诞生地的红色故事。
龚丽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基因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研究员)
一定能攥紧自己的种子“芯片”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深切感受到这些年来中央对粮食安全、种子资源的高度重视。我们中心培育的节水抗旱稻,结合了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是一种全新的“绿色超级稻”,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些年,中国水稻品种在“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产量大幅增加。特别是节水抗旱稻有3个特征:在水田种植不用全程泡水,旱地种植可像小麦一样旱种旱管,整体节水50%以上;改变了传统淹水种植方式,能减少碳排放90%以上;因病虫害减少而降低农药使用,保留稻田肥力,又降低环境污染。
节水抗旱稻现在已推广至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年推广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代表品种“旱优73”亩产已达500至700公斤。
袁隆平老先生生前有个“禾下乘凉梦”。作为种子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们都有着相同的梦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中心要继续培育和推广好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的水稻良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展望未来,我们中心设定了“1522”目标:即节水抗旱稻推广种植面积要达1亿亩,增加稻谷产量500亿公斤,节约用水200亿吨,减少碳排放200亿公斤。提高粮食产量,也更好保障粮食安全。我们正在多地开展试种,未来大规模推广后,将对当地农业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浙江推进“山改田”,向山地要粮;在东北地区推广种植,能减少地下水的抽取,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
此外,我们中心也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经济价值的优良种源,创新与培育新良种,鉴定和克隆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生物新基因,攥紧自己的种子“芯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曹黎颖(宝武环科上海宝钢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固废不出门,钢厂与城市共生共荣
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城市,在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领域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以我所在的企业为例,我们拥有全国钢铁行业第一条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将其加工为绿色建材,替代水泥使用,还可以改善水泥和混凝土的性能。2018年以来,我们的年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又进一步提升了35%以上。同时,中国宝武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基地已实现了“固废不出厂,出厂即产品”。
炼钢产生钢渣的处置利用,是全世界的难题。如果得不到利用,就需要封存或填埋,消耗大量土地资源。这些年,我们在冶金渣处置利用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力量。目前,宝钢宝山基地每年有超过1000万吨的冶金渣被资源化利用:通过固废不出厂,践行了中国宝武提出的“钢铁厂和城市共生共荣”理念。同时,这些固废经过加工变为产品,重获新生。比如,我们的一条产品线,每年利用冶金渣可以产出300万吨绿色建材。此外,其他冶金渣经过加工可替代天然石材,也很受市场欢迎。
包括上海中心大厦、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在内的一批标志性工程,此前都应用了我们的冶金渣产品。过去五年,我们的产品在一批重大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中得到应用,包括北横通道、G228上海段工程等。
上海在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方面走在前列,相关政策和服务对于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形成了很好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这对我们都是利好。未来几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态势向好。我们将通过加强研发、参与标准制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等手段,把固废产品线进一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附加值;也将产业向更大范围延展,比如服务城市更新,让建筑废弃物也能重获新生。
杨戌雷(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努力奋斗干出来的
过去五年,上海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又进一大步,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新建的白龙港污水厂污泥设施的处置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全市基本做到污泥“零填埋”。作为相关从业人员,面对时代赋予的机遇,我感到幸运和感激。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每天处理的污水约占全市75%,我所在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则承担了全市约1/3的污水处理任务,年处理污水约11.8亿吨,相当于82个杭州西湖的水量。这些污水经过净化,每年会产生大约15万吨污泥干基,相当于12座上海中心大厦的体积。我的工作就是对污泥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污泥处置,上海过去以填埋为主。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这对行业提出更高要求,催生了污水和污泥处置能力在近五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包括白龙港在内,上海中心城区已建成并投用了3座大型污泥处理设施,总计污泥处理能力超过每天1050吨(干基)。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努力奋斗干出来。对我们团队来说,污泥焚烧处理是全新的技术、全新的工艺。我们顶住压力从零起步,在设备调试运行的那几年,我和同事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单位,白天研究管道设备,夜晚挑灯夜战学原理知识,确保工程建设与设施运行无缝衔接,以最快速度达到稳定、满负荷运行。
未来五年,我们将承担许多新的任务。按相关规划,“十四五”期末,全市污泥和污水处理能力分别要增加约20%和30%,同时将通过新建和优化管网系统,增强应对暴雨等突发情况的能力。我们也希望推动污水处理厂的转型,使它在资源循环利用、绿色能源产出、科普人文教育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徐丽华(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干好基层工作
十年前,我来到有着“申城第一居委会”之称的宝兴居委会工作。作为社区工作者,在这里服务居民,都会情不自禁地自我提高要求。1949年,这里的居民在党的引领下,建立了上海首个居民自治组织,书写下新中国新上海城市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宝兴里有上百年历史,是典型的上海里弄。岁月变迁,这里建筑结构老化腐朽,居住环境也越来越拥挤,平均每户人家居住面积仅12.6平方米,晾晒、停车要靠“抢”,公共厨卫也有诸多不便。
居民的这些难,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过去五年,这里经历了社区微更新,“马桶工程”的实施逐步消灭了手拎马桶;居委会想方设法腾挪出空间与人手,推出老年日托所,为老年居民配餐送药上门。这些极微小琐碎的事情,却让我渐渐明白:要干好基层工作,就要把旧里群众当亲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2020年,盼了许久的旧改征收来到这条百年里弄。为了让居民高高兴兴搬进洒满阳光的新房子,各方建起临时党支部,在旧改征收中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为居民排忧解难。临时党支部前后组织召开了51场座谈会、听证会,为的就是将政策解释清楚,广泛倾听居民意见建议、帮助居民解决矛盾。
仅172天,宝兴里就实现了全部1136证居民100%自主签约、自主搬迁,以“零执行”创造了近年来全市大体量旧改项目的新纪录。我们也在其间探索出新时代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成为全市推动旧改加速、解决民生难题的重要经验。
今年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我接到多位老居民打来的电话,虽然大家已经散居各处,但仍像家人一样互相惦念。每月一次党组织生活、每年两次“回娘家”主题党日,很多党员居民不愿转走组织关系,时常会回来看看。
把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变成我们的服务清单,过去是这样做的,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这样做。我们将不断丰富宝兴“初心日、使命日”实践内容,讲好“申城第一居委会”的故事,打造外滩街道居委会干部培育基地,组织新招录社工来宝兴居委会实习锻炼,传承优良传统,学到好的经验做法。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时代要求,聚焦居民新需求,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宝兴里的奇迹续写下去。
刘忠生(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
党建是凝聚力更是战斗力
我所在的波克科技,是普陀区土生土长的一家互联网游戏企业。公司于2010年成立,次年就成立了党支部,并始终把企业党建放在重要位置,还开创出“党建+”模式,把正能量的产品通过互联网载体服务社会。如今,我们公司的业务已从国内发展至海外,并连续五年入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累计实现纳税50亿元。可以说,我们真正尝到了“党建带企建、党建带业务”的甜头。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2019年,普陀区委组织部召集辖区内许多互联网企业成立了“普陀区互联网产业党建联盟”,我们公司也加入其中。近年来,该联盟不断扩大“党建朋友圈”的影响力,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4家发展至45家,党员总数超过530人,增强了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党建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战斗力。本轮疫情以来,党建联盟成员单位成立了“抗疫突击队”,队员中既有企业总经理、支部书记,还有更多年轻党员,他们主动参加志愿服务、为困难群体捐款捐物。哪里有需要,大家就冲向哪里。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我们还专门开发了多个软件小程序,让各项抗疫工作更有序更高效。
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是上海超大城市经济产业形态的“新变量”,也能成为党建工作的“新增量”。互联网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未来,我们在做好技术创新的同时,将更关注党建内容创新,开发出让大家更喜欢、更认可、更正能量的互联网产品,也将继续开展年轻人喜欢的“情景党课”,发挥互联网企业特色,深耕红色微电影、微视频等内容,吸引更多年轻人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陈川(市公安局网安总队调研指导科警务技术一级主管)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守牢安全感
“不断奔跑”可以用来概括我的工作状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网警“7×24小时”驻守网络空间,保障着网络空间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005年,我刚开始从事网安工作时,手机的上网功能还很简陋,全国触网用户仅有1亿人。如今,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3.0%。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支付等手机App层出不穷,涵盖了衣、食、行、娱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此,我们公安网安部门也不断健全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安全防控体系。一方面,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网上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网上综合治理的新路子,有效整合各种管理力量和资源,部分审批“零跑腿”,联网备案“一网通办”,搭建网民心理咨询平台和志愿者工作室,为实现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上海正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应用更普及,各类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人与人交往方式正向互联网迁移,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譬如,网络诈骗。几乎每隔一个月,我都要帮家中老人清理手机内存,删掉误下载的高危App。由于互联网生存技能较弱,老年人特别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如何在较单一的监管与打击方式外,主动“跨前一步”为重点保护人群提供服务和预警,是我们将来的工作重点。
未来,我们将紧跟互联网发展最新趋势,不断提升防范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管执法体系,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等工作保驾护航,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宋寅(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教员机长、飞行管理部部长)
每个细节精益求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直升机平稳降落于停机坪,120医护人员将伤员抬上担架,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脑海里浮现出五年前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自己的发言:“能否解决运送伤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五年里,这一呼吁有了反馈和落实,一些医院开始建造直升机停机坪,完成海上救援后,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将伤者送至医院。
执行海上救援的这些年里,我安全飞行时间达3301小时,执行306起救援任务,所在机组总共救起224人。一旦发生情况,我们冲得上去、救得下来。
过去两个月,我们经历了不同寻常的“紧”日子——迎接疫情与时间的考验。从拉响警报到出发,以前我们会控制在30分钟以内。疫情期间执行救援任务,多了穿戴防护服这一环节,为避免时间“拉长”,我们绞尽脑汁想对策。提前一天“预演”,将所有需穿戴的防护服和装备分门别类放置妥当,并提前制定好相应计划,以便于警报响起,第一时间迅速穿戴。别看每个步骤省下来的时间可能只有1秒钟,但正是这样一个一个的1秒积累成1分钟、5分钟,在救助伤员过程中争分夺秒抢回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这些年来,海上越来越安全,船员们操作也更规范。但为了守护海上平安,我们还需要精益求精。每次救助后,我都会坚持撰写救助日志,每个月叫上队员们召开一次内部案例分析会。只有把每个技术点都理解透彻了,在互相交流间才能提高技术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是被推选出来的党代表,今年,我会继续关注交通安全方面,将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希望,未来,在更多人的守护下,上海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作者:张懿 王嘉旖 王宛艺 陆益峰 周辰 张晓鸣 占悦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