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不明白身为人民警察的爸爸,工作的主要内容不是抓坏人,而是整天在小区里家长里短。所以,我做警察就是想证明给爸爸看,人民警察应该是带着光环的。”今年25岁的于韦娜是普陀公安分局真如派出所的一名巡逻民警,思维活跃,有个性,是个标准的“95”后。
小于从警初衷是和老于较劲
谈起从警的初衷,于韦娜就是想和爸爸较劲。于韦娜大学期间,有一次周末回家看到爸爸于振方正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对着手机里的一张微信图片冥思苦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小学英语练习卷。发现女儿来了,老于像是看到救星似地拉住了于韦娜,“闺女,正好!快帮我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英语题。”“小学英语?爸你这用功的是不是有点晚了!”小于打趣道。
原来老于在帮社区里一户困难家庭的孩子解题,由于请不起家教,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辅导孩子的学业成了这家的大问题。老于了解后,主动请缨当起了孩子的家庭教师。可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长,题目也越来越难,老于也开始力不从心,幸好有小于的出手。做完题,于韦娜不禁向父亲吐槽,“你从来没辅导过我功课,现在教起别家小孩倒是很起劲。”
在于韦娜的印象中,父亲的日常工作十分琐碎,总是在与居民群众打交道,和电影中的英雄人物相差甚远,完全不是她想象中警察应该的样子。她暗下决心,大学毕业后也要做一名人民警察,但要做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民警察。
小于工作受阻老于循循善诱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有不小的差距。踏上工作岗位后,于韦娜却发现做个自带光环的民警是如此不易。
就反诈劝阻工作而言,居民看到民警上门总是不太乐意,特别是碰到一些正遭遇骗子洗脑的潜在被害人。工作之初,于韦娜没少吃闭门羹,回家总是闷闷不乐。
于振方发现女儿的困惑后,经常和小于沟通,“上门劝阻一定要厚脸皮,有些人拒绝你劝阻,很可能就是已经被骗子深度洗脑了。身为民警自身的面子是小事,多一点坚持,多聊两句,就多一分挽回对方继续被骗的可能。”
在老于的循循善诱下,于韦娜也渐渐悟出了自己的工作法,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从此,家里的微信群变成了父女两人的“工作群”,小于一有问题就向父亲求助,老于也常在群里向女儿“一本正经”地传道解惑。
“‘雷霆手段、菩萨心肠’这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公安工作的两种状态。如果说打击犯罪是‘雷霆手段’,那么群众工作就是‘菩萨心肠’。爸爸身为社区民警,每天接触到邻里街坊的鸡毛蒜皮,很琐碎,但也的确是老百姓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很好的耐心和包容心,用自己的理智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消化因矛盾带来的坏情绪,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很考验工作技巧,也需要强大的内心。平安就是平平凡凡的安稳,化解小事,就是对大事的防患,不是人人都会成为高光下的英雄,人民群众更需要的是身边的‘马天民’”,工作后的于韦娜有了新的体会。
穿越电波的“相遇”很温暖
今年3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加班加点成了小于和老于的常态。长时间的闭环工作,更是让父女俩聚少离多。虽然他们所在的真如派出所与石泉路派出所辖区相邻,但两人的工作轨迹就像不会相交的两条平行线,从来没有交集与相遇。
作为一名巡逻民警,于韦娜肩上的电台总是响个不停,她也始终仔细地接收着每一条与其工作相关的指令。唯有一次,电台里突然传来许久不见的父亲声音,她瞬间愣了神。直到同事提醒,于韦娜才意识到自己该去接警了。“虽然没和老于在电台里交流,但是那熟悉的声音似乎在向我传达,‘我很忙,也很好’的信号。”现在每当回想起在电波中与父亲“邂逅”的那一刻,于韦娜的心总是暖暖的。
“穿上警服他是老于同志,回到家里他是我爹老于。但我从小便知道,他做老于同志的时间多,当爹的时间少。而当我穿上警服,成为了小于同志,曾经的那些困惑和埋怨也随之烟消云散,只余下理解与心疼。现在的老于也是我的老师。”如今除了父女之情,于韦娜对老于又多了一层惺惺相惜的战友之情。
因为工作的特殊属性,警察爸爸们在群众面前能言善道,面对子女却不善言表;但他们同样父爱如山,他们的爱是微光汇聚的点点星河;他们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父亲。在普陀公安,有30多对父子(女)兵正在并肩战斗。
作者:周辰
通讯员:宋严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