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阿里巴巴、京东等数字巨头纷纷落子,普陀产城融合新空间蓄势待发。“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普陀精神落地生根。最近,普陀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区委区政府与区发改委、区税务局、区投促办、桃浦镇等10家单位签订了2022年度投资促进目标任务书。过去五年,普陀地区生产总值站上了“千亿台阶”,区级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表示,明年经济工作,将围绕区“十四五”规划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统筹衔接展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高质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载体继续发展新动能。12月5日,中以(上海)创新园迎来了它的两周岁生日,以“研发推创新、投资促创新”,以及“文化带创新、活动助创新”的内在机制激活了这里的创新活力。短短两年的时间,这里汇集了来自中以两国的百余位创新者。
螳螂慧视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园区孵化机制上成长迅速的一家科创企业。去年7月入驻园区,今年11月18日,企业就宣布正式完成了1.38亿元的A轮融资,还在园区设立了企业的中国总部,拿到了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从第一次见面到正式入驻园区,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高效的贴心服务让我们倍感安心,中国总部成立后,我们将继续扎根园区,吸引全球优秀研发人才加入。”
截至日前,中以(上海)创新园已和45家科技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中以合作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完成实际注册企业60余家,并已初步形成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产业集聚。
将载体建设和数字创新相融,普陀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抢占数字经济赛道、抓住先发机遇。从今年初普陀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征集、打响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枪,直到今年12月14日,在2021上海数字创新大会开幕式上,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在普陀发布了“中国科创大脑”,多维的数字实践在普陀汇聚了独特的“先发之势”。
据介绍,“中国科创大脑”将以上海为枢纽,以“两纵三横”高速公路为空间布局,建设中国科创数字化引擎,集聚、整合、配置全球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网联等高端产业,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产业联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全流程的产业创新链。
不仅如此,普陀正在建设的海纳小镇,和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联动,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协同创新发展。“相比杭州、无锡的两个小镇的落地场景聚焦在园区里,海纳小镇的着眼点则更多集中在城市的日常运作和治理中。”海纳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揭牌成立的海纳工程院将打造城市智能公共开放平台,打造数据和算力有机融合的城市基础设施,共建丰富的城市场景。
2022年,普陀区将打好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海纳小镇“三张牌”,主动服务大局,紧扣普陀实际,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普陀新步伐”,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普陀新优势”。
作者:张晓鸣 丁婉星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